如何让佛法的智慧照亮生命



一、不要追逐,只是感应
二、不要控制,只是帮助
三、不要执著,全然开放
一、不要追逐,只是感应
  一、不要追逐,只是感应   第一句话我们用一个比喻,用一个寓言来彰显好了。   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我们看这个世间的芸芸众生,每一天从早上鸡叫一直忙到晚上鬼叫。为了什么?为了事业成功。每个人都说希望我的事业能够做得非常成功。   有一些人觉得我能不能够在佛教里面找到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能够让我功成名就、让我事业更成功呢?事实上,有一个“花蝶效应”,我们就可以明白如何是真正的能够实现事业成功。   我们看到眼前有很多鲜花,对吗?我们所追求的事业的成功、所追求的人生的幸福,就像我们看到的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蝴蝶非常美丽,同样的,事业成功也非常美丽、非常灿烂。那我们当然希望得到事业成功,就像我们希望捉住那只美丽的蝴蝶一样,所以有几种方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我们拼命地去追赶这只蝴蝶,我们用个网兜拼命地跑,跑了一两个小时,好不容易用这个网兜兜住了这只蝴蝶。但是当你得到它的时候它还美丽吗?不美丽。它一直拼命地在那个网兜里面挣扎,为什么?因为它没有自由了。所以你倾注毕生的心血去追逐事业的成功,那么得到的时候很多人还是会觉得索然寡味。所以不用追逐,只是感应。   另一种方法是我不用去抓这只蝴蝶,我只需要在阳台上种一盆花,花盛开的时候,这个花香自然就吸引了很多的蝴蝶来围绕这个花翩翩起舞。你只需要悠然地在那里禅修、喝茶,你就可以欣赏到蝴蝶的美丽。   同样的,事业成功也是如此。是你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人,你渴望财富、成就财富自在。那么你成为能够吸引财富的人,当然它会自动地向你飞过来。成功也是如此,不是你努力就会得到,而是你要同时在内在的世界努力。外在的物质世界和内在的心灵世界是互相支撑、互相连通的。当你内在很富足的时候,外在的世界也就会显得非常的富足。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唤醒我们的生命。我们要以生命为老师,不是以书本为老师。我们要做生命的学生,不是做书本的学生。不要活在思考里面,而是要活在体验里面。因为思考只是在大脑世界,体验才能够将你的生命的智慧灿烂的盛开,当我们内在般若智慧的花盛开的时候,当然外显的事业也就成功了。   因此说要得到事业成功,要得到财富自在。财富是我们生命之中一个非常奇妙的礼物,聪明和种种的技巧是留不住它的,只有当你成为能够吸引财富的人的时候,它才会从四面八方来向你聚集。所以说当你有花的时候,蝴蝶就算飞走了,它还会再来。当你没有花的时候,就算暂时飞过来了,它还是会飞走的。同样的,对于成功来说,外在的成功是相对的,内在的觉醒是绝对的,生命的成长是绝对的。   我们看中国有两个很好的字,就是道德的“德”和得到的“得”。我们内在有道德的时候,外在的事业就会得到、就会成就。所以说,你看财富人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创造财富;第二个阶段就是管理财富;第三个阶段就是运用财富。从事业的成功来说一定是分为这么三个阶段的。   那么第一个阶段在创造财富的时候,当然你是为了赚钱而工作,用你的时间、用你的精力、用你的能力去赚钱。这是打工。   第二个阶段就是管理财富。就是你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以后,让钱来为你工作,用你自己的钱来赚钱的时候,你是企业家。用别人的钱来赚钱的时候,你是在做金融。现在很多人都会谈论PE、私募基金等等这些。事实上最重要的是开启生命的财富。   到了第三个阶段的时候就是运用财富了。就是让你的人生、让你的钱能够彰显得最有意义、最能够造福社会大众。就像佛陀所说,人生有很多种形态,有一些人是从黑暗走向黑暗;有一些人是从光明走向黑暗;有一些人是从黑暗走向光明;有一些人是从光明走向光明。有一些人让自己就是光源、就是光明。你内在的般若智慧花开的时候,你自身就是光明的源头。每一个生命体其实都是智慧光明的源头。   也曾经有人总结了金钱的十大特性,其中有一个特性就说:你喜欢钱没有用,关键是让钱喜欢你。怎样才能够做到?你内在般若智慧花开的时候,那么你就能够真空生妙有,这个是财富的秘密。   还有个特性是说钱是一个困扰人的东西,你越追它越跑,就像你越想抓住这只蝴蝶,它飞得越快一样,就算你好不容易气喘吁吁抓住它了,它也已经失去它的美丽了。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如此,要记住这个“花蝶效应”,鲜花和蝴蝶的这个比喻。这个是处理我们人与世界、人与物的关系的,一个基本的寓言。不要追逐,只是感应,当我们内在很丰满的时候、很富足的时候,外在的世界当然会很富足。   事实上,障碍我们的只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盲点,所以说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性格和人脉是金牌,理想和价值观是王牌。   现在很多人都变得现实,我们前天就说过,女人缺乏魅力就抱怨男人花心,男人缺乏实力就抱怨女人太现实。现在的很多人都觉得好像谈理想那简直是说空的、说虚的。但事实上理想很重要。人生不可以没有理想。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方向。   在很多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建立了这么多弘法小组,我希望我们每一位都能够去带领一个团队,每一位将来都能够带出一个弘法小组,每一位都能够成为一个弘法的领导者。那什么人能够做领导者?就像爬梯子一样,你爬得很快能够做领导者吗?为什么不能?因为你爬得很快,你没有看到方向,你这个梯子搭错了墙的话,你爬得越快死得越快。所以看清楚方向更重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价值观其实就是能够判断我们的方向是否正确。所以说我们学习佛法,我不希望大家只是每一天关起门来,在家里面念经、念仪轨。一定要能够深入到社会,面向所有的人群,如果你跟所有的人都能够融合,包括他不是佛教徒,甚至于他是其他的信仰者,或者他没有任何的信仰。要能够跟所有的人都能够融合,要能够帮助到所有的人,这样的话我们才是真正地懂得了佛法。在一切环境、一切时空之中都能够外显的事业成功,内在智慧丰满、具足慈悲心。这样你是真正的懂得了佛法,不是说每天要挂个念珠,每天都要佛貌岸然,不是这个样子的。你应该是佛法的智慧消融于无形。不是每天关起门来坐在家里面,就只念仪轨,其他什么都不管,这个不是真正的懂得佛法的佛弟子,也不是真正的弘法者。我们倡导人间佛教就要能够融入人间,菩萨应该是诞生于人间、教化于人间,成佛在人间,这样能够把一切都成为佛法。   现在有一些词,很多新词,有一些大学毕业了,男孩子、女孩子大学毕业了,甚至于二十七八岁了,他从来不愿意去工作,天天就宅在家里面、猫在家里面,白天就睡觉、晚上就上网,父母亲养着,啃老一族。天天猫在家里面,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宅男、宅女。有个宅女可能三十多岁了,也不出去工作,也没有婚姻,也不愿意跟人家交往,天天就只是上网。大家都叫她说“宅女”。她说以后请你们不要叫我“宅女”,应该叫我“居里夫人”,希望我们不要做“居里夫人”。   所以说,我们要能够融入到现实的人间,要融入到所有的人群,用我们的智慧去帮助大家照亮内心,同时也照亮自己的心,用我们的慈悲去感动这个世界,这样是真正的弘法者。   实质上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你看学历重不重要?我们前面说了学历只是“铜牌”,理想和价值观才是“王牌”。我们有一个愿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样的一个理想,这个是最究竟最圆满的理想。举几个例子,你看比尔·盖茨大学也没有毕业,他能够开创大的事业,为什么?因为他内在的创造力、他内在的般若智慧花盛开了。看我们中国的阿里巴巴这个马云,他也不过是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他并不是说是北大、清华的,但是他照样地能够开创一个很广大的事业。同样的,我希望我们的佛弟子,如果真正的有智慧,善于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话,一定能够得到外在事业的成功。 
二、不要控制,只是帮助
  二、不要控制,只是帮助   第二句话就是不要控制,只是帮助。这个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一个基本点。我们这个世间充满了种种的控制,你看家长要控制儿女,要求他要这样要那样,但是这个样子控制下来,小孩子能够成才吗?很难。所以父母亲不要做船长,而要做设计师。也就是说选择权要交给儿女,让他们自己选择,就像船长能够决定这个船往哪个方向开一样;父母亲要做什么,要在这个船没有形成之前,把这个船的功能设计得很完整、很好。同样的,父母亲也是如此,要帮助儿女养成良好的品德。这个世间充满了种种的不确定因素,唯有品德能够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在顺利的时候不会得意忘形,在挫折的时候不会垂头丧气、不会一蹶不振。所以说养成良好的品德、开发本性的智慧和潜能,具有善良的心,这个是父母亲应该要帮助儿女去引导好的。这个要怎么做?不是用控制的方法,而是用帮助的方法。   还有团体之中,你看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总是希望控制自己的员工,天天要用打卡机考勤,天天要求这样那样,这个有用吗?甚至于有一些人以为管理,自己要有威信,所以遇到什么事情不顺利就大发雷霆,就大声呵斥。这个有用吗?没有用。并不会因为说你大发雷霆,就让员工更加增加对企业的忠诚度,恰恰相反,可能还会更加离心离德。所以佛教里面有很好的方法,是什么?四摄法。菩萨四摄法就是帮助人的方法。即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我们无论是物质的帮助,给他提供资源的配置,还是精神的鼓励,还是无畏布施,这些种种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不要以为说一定要讲到佛教的名词才是说法,人家遇到现实人生的瓶颈的时候,你就应该要帮助他,提供新的视角、提供新的智慧,让他解开心结,这个就是说法、这个就是法布施。不要每天到晚显得佛里佛气的,开口闭口就是佛教的名词,面向社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能够因应大家的状况和情形。不要说单纯只是我们佛弟子自己形成一个封闭的圈子,这个样子就不对了,要全然的开放、要影响整个社会,让整个社会树立一个根本的正能量。   你看我们宋朝时候的一个理学家张载,他就有四句话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什么是为天地立心呢?当我们自己能够不断地照亮内心,只是去帮助人,从来没有想过控制人的时候,这个就是为天地立心。所以说第二句话,不要控制只是帮助,我们可以用天地跟苹果树的生长这个比喻来明白,你看天地有刻意说要在这片地上要长什么吗?没有。但是当农民种下一棵苹果树的树苗的时候,天地会用所有的能量、力量来帮助这个苹果树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但是当我们种下了荆棘的时候,它也是会长出荆棘来的。所以说没有命运只有选择,命运不过是我们一连串的选择以后,它形成的一个轨迹而已。所以说,我们应该是学习用菩萨的四摄法来帮助众生,这样是真正的为天地立心。   我们都接受了科学的教育,因此我们有一个误解,有个什么误解呢?我们认为天地万物是无情的,跟我们的生命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其实不是。天地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它的本源是什么?我们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万物的源头跟我们是同一源头,在有情众生称为佛性,在无情万物称为法性,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个活的生命体,它是一个活体。我也希望说我们的每一个弘法小组都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活的生命体,大家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为生民立命,怎样来立命呢?昨天在登觉法师讲用禅智慧来照亮情绪的时候,我也附带地讲过了一些。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情绪都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没有处理圆满而产生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几种工具来面对我们的情绪,来照亮我们的心。以后当我们遇到人生的困境,遇到人生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不再会被压垮、不再会被吓跑、不再会逃避。人生毫无疑问充满了种种的问题、充满了种种的困惑。那我们不被它压垮不是一句话,不是说我天天念“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个问题就会自己消失,不是这个样子的,而应该是你要掌握一些具体工具,有一个实践的路线图。   第一种工具就是逆转渴望。   以后当我们遇到所有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看,我可以选用哪一种工具来化解、解决这个人生的问题。   比如说当我们觉得很痛苦的时候,我要怎么办?痛苦是我们一种情绪,怎么办呢?比如说当我们觉得非常恐惧的时候,觉得非常焦虑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怎么办?当我们生起了种种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事实上我们就可以运用很多的工具来解决。   这些都是属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要控制,只是帮助这个里面的。   第一种就是逆转渴望。也就是说把我们逃避痛苦的这种下意识的行为,转变为面对痛苦的渴望,这个样子我们的生命才能成长。   我们遇到一些痛苦的时候,我们马上会躲到一个我们熟悉的一个思惟方式里面去,一个心态里面去,就缩起来,就像一个乌龟把头收进去一样,这个样子不肯去面对问题,事实上生命是不能够成长的。所以要能够善于在痛苦来的时候我就一直勇往直前,勇敢地去面对它,天地整个的正能量都会来帮助我们,你就会发现你人生的很多困境,无形之中都会化解,所以说寂天菩萨说:“苦害有诸德,羞恶乐善行。”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它有种种的功德,如果我们敢于面对它的时候,一个是让我们厌离除骄慢,让我们生起出离心来,让我们消除骄慢的心,我们人生事业成功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不知不觉就滋生骄慢的心,但事实上你就再难成功了。   比如说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他曾经取得某一个领域的成功,以后他再难以突破了,为什么?因为他成功以后,大家对他这个期望值更高了,他也一直认为说,那个成功就是我自己能力得到的。所以他也一直很难、心里很恐惧、很担心我再难以突破,于是他就缩回去了,事实上我们任何的成功,不单单是我们自己的努力,更有什么?更有我们生命源头的力量,整个法界的力量。中国人把它称之为天地的力量,这样的一种根本的正能量的帮助。因此,我们要能够运用这个方法、运用这个工具来面对痛苦情绪生起的时候。   第二种工具就是要能够接受万物的本然,用满溢的慈悲。   第一种工具事实上就是指大雄力、大雄无畏。当我们遇到任何痛苦的时候,知道我们自性本自具足,只要我勇往直前,前进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越来越照亮我自己的心。   有一则寓言说,有一位国王的宰相是智者,他遇到任何事情都说“这个是最好的安排”,从来不起抱怨的心。那么有一次国王带领宰相等等出去打猎的时候,有一只小指头被弄断了,国王征询宰相的意见,这个宰相还是说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这个国王就很生气,我的手指头都断了,你还说是最好的安排,下令把这个宰相投到监狱里面去。   又隔了一个月了,这个国王又想出去游玩一下,他就没有带什么侍卫,一个人骑着一匹马到了国界的边上,到森林里面去游玩。看到春天的森林里面百花盛开、鸟语花香,非常欢喜,就下马步行,在林间小径去散步。哪里知道这个国境边上有一个原始部落,因为天黑了把他抓住了。而且当天是月圆之夜,那么这些野人部落有一个民俗,在某一个特定的月圆之夜,一定要抓一个陌生人来祭拜神,让他们收获更多的猎物,更加的丰衣足食。好不容易抓住了国王,得到这么一个细皮嫩肉的猎物,很高兴。想着我们今天晚上可以给神献上一个最好的祭品。   到晚上的时候,把这个柴火全部都弄好了,把他绑上推上祭台的时候,突然有个人就大叫起来说:“不可以,这个人不完整,你看他缺了一个手指头,我们怎么可以用一个不完整的人来祭拜神呢?这个是不吉祥的,马上把他扔下来”。   因此这个国王回去以后就很感谢宰相说:“确实是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当时如果我不是没有断这个小手指,我今天就死于非命了”。   宰相说:“也是,你看如果我不是因为那个事情被你投到监狱,恐怕今天要代替献祭的就是我,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要抱怨”。   所以我想,我们懂得佛法以后,应该任何时候都不要有抱怨的心。你起抱怨的心的时候一定是你内心不完整,这个不是你读多少书可以让你内心完整的。你可以没有什么学问、没有什么学历,但是你要活得完整,让生命的智慧全然地、璀璨地盛开。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去走向觉醒,一直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内心。所以向前走,我们需要勇气,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当要转弯的时候,这个就需要智慧。任何环境之中我们有了智慧、有了慈悲、有了勇气,当然我们的人生一定会“无往而不利”。事实上这个也就是大智文殊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和大力金刚手菩萨,之所以被称为“依怙三尊”,就是因为我们的人生都是需要大智慧、大慈悲和大雄力的。   爱因斯坦有句话说:我们要看清世界的“实然”,而不是执著于“因然”。就是说我们要看清这个世界本身运行的规律,生命本身的规律,这是实然、实际存在的真实的相。无常、苦、无我这是三法印,这是世界的真相,这是人生的真相,就是三法印。而不是我们心里面所设想的因然,你心里面你想,希望能够怎么样怎么样,但是这个世界会按照你的想法那样去呈现吗?不会。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烦恼、痛苦、愤怒?当我们愤怒来的时候,我们觉得很生气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我们要用满溢的慈悲和爱心来照亮我们的心。所以说,这个在南传佛法里面,我们称之为慈心观。   我们能够真正有这个修慈心观的时候,这个佛教的慈悲跟世间的情感是不相同的,世间的情感是很容易变化的。你看有一句话说:男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女人会选择跟他离婚;女人走投无路的时候,会选择跟一个男人结婚。我们应该看到这个情感事实上是随时在变化,是有条件的、是很脆弱的,那么慈悲是什么?慈悲是一个满溢的爱,满溢的这种对众生的关爱、无条件的关爱。就像一个瓶子满了,它会一直溢出来,它不像一个凡夫的感觉,像一个钟摆一样,从这一头荡到那一头,你有多深的感情,可能你就会有多深的恨,就是这个样子。   那么慈悲不是,它是单向目的,一直向外,充满了以后它一直溢出来的。所以当我们的内在充满了慈悲的时候,当然我们看这个世界,我们处理一切的人际关系,我们都可以坦然地去面对万事万物的本然。   这个是我们面对愤怒情绪的时候。   还有当我们面对恐惧情绪的时候、我们面对焦虑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办?你看我们昨天下午和今天,好多同学都觉得好紧张。为什么我们面对大众说话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下意识里觉得很紧张,为什么?因为我们希望在大众面前呈现一个完美的我,最好状态的我,我们希望隐藏一个不够好的我、一个有恐惧的我,我很怕被大家看到那个我,所以我就会变得我很僵硬、很紧张了。   第三种工具就是什么?坦然地面对真实的自己。   当我们有恐惧的时候,当我们一直想隐藏什么的时候,那我们就活在一个分裂的状态之中,我们就不能够活的完整,所以要接受、完整地接受我自己的任何状态。   首先你要完整地接受自己,你才可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照亮自己。如果你一直逃避、一直假装看不见那个不够好的那一面、那个自己,就会一直把它压抑着、掩藏着。藏在那个里面的时候,事实上来说,它就会一直要消耗你生命的能量,让你活在一个分裂的状态之中。   我们看禅宗的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上面开口就说: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分别,洞然明白。   唯嫌拣择,拣择什么?首先是我们由一个自然人,通过教育以后我们变成了一个社会人。我们懂得了好与坏、是与非,当然这个对社会秩序是很有利的,但是当你执著于这个的时候,你一直希望呈现好的一面,一直去掩藏不好的一面的时候,事实上你就活在分裂之中。你的生命的能量就会不断地流失。所以我们不要去固化、不要去僵硬地去看待自己,或者说去戴一个僵硬的面具,而是要完整地接受真实的、当下的自己。   不然的话就会像世间的人一样说:做弱者人生真是好难、活得好累。不管是哪种角色,弱者也好、强者也好、名人也好、普通人也好、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活得很累,活得很艰难,为什么?因为做弱者多不得好活,到处被人欺负,做强者多不得好死。做名人无法过自己的生活,老是有那些八卦新闻,那些记者无孔不入。做贫民、做普通人就无法过别人的生活。做男人寿命短,做女人青春短。   如果我们有了佛的智慧以后,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时空、任何坏境就都能够快乐无忧,生活得非常自在。为什么?   很简单!如果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当你内心觉得恐惧的时候,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恐惧。我有一个恐惧的心,我很怕面对大家公开地来讲话,没有关系,你把你内在这个隐藏的“我”把他调出来,跟他一起来面对大家。你就会越讲越欢喜,越加能够神采飞扬,越加能够充满自信。当然这些内容其实我们在后续的快乐禅、幸福禅(这是健康禅的一部分),也都会详细地讲这些工具,事实上这都是有很多的工具。比方说认知心理学,昨天登觉讲到的如何去做情绪日记,很多都是属于认知心理学的内容。我们用完形心理学等等这些工具都是非常好用的。首先要面对自己的情绪,当一个人觉得或是我们做佛弟子,不要认为说成佛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状态,成佛是一个跟社会没有任何联系的状态,不是这个样子的。正是因为成佛了,所以我们能够跟万事万物、跟一切人都有一个非常好的连接,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全然地开放,我们的身体也全然地开放,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的时候,你是难以成佛的。   禅修方面我们到后面修下来会学一个幻轮瑜伽就是如此。要全然地开放你的身体,那怎么办?你看这个婆罗门教,像印度教,前几年在大陆这边也流行过一阵艾扬格瑜伽,实际上它是哈达瑜伽的一部分等等,它主要的是体位瑜伽。事实上佛法里面有没有?有。幻轮瑜伽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到后续要帮助我们的身体全然地开放,跟这个世界在更高层面上面交换能量,那么你就需要学什么?需要学修幻轮瑜伽。那么幻轮瑜伽我们看那个帝洛巴,他会有一个禅带戴在身上,那个事实上帮助入禅定,那个也是幻轮瑜伽的其中一个招式等等。所以一定要能够让自己的心全然地开放,此地不展开来说。   第四种工具就是感恩。   当我们生起了种种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当我们觉得很无力、很无助、人生很困顿,甚至于说我也用尽了方法,我都筋疲力尽,但是这个现实都没有改变的时候,怎么办?怎么从这种负面的、消沉的情绪里面走出来?感恩这种工具是最好的方法。   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只是告诉其他人理论,如果你跟大家讲很多理论,大家觉得没有用,我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那你这个只是天桥上的把式——光说不练,只会说不会干,这个还是不行的。佛法一定是要能够帮助一切人,当下就迅速地能够从他各种负面情绪之中解脱出来。   当他痛苦的时候,你就教他第一种工具“逆转渴望”。通过你的指导,他迅速地就能够充满力量。由长期的原来没有闻佛法之前那种失败的人生,迅速地逆转过来,得到大的成功。   当他觉得内心有种种的烦恼的时候、有种种的焦虑和恐惧的时候,就可以用第二种、第三种工具。   这个第四种工具“感恩”,也是我们感知源头的方式。大家不要以为说感恩只是一般常规说烂了的方法,我们要感恩父母,我们要感恩师长,意思就跟感谢差不多,但事实上感恩是什么?感恩是起源于内心最深刻的满足,它不是一种交换,不是说父母亲因为养了我,物质条件各方面都帮助我,所以我要感恩他们,这个就是一种功利的思想,这个就是一种交换,就不是真正的感恩。真正的感恩是源于内心深处的那种深刻的满足,我们知道自性本自具足,由于这种深刻的满足,所以对一切都充满了感恩。我们感恩这个世界,你看我们能够自由地呼吸、能够得到饮用水,这些都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等等,我们应该要对这些充满了一种无条件的感恩。而且,当你这种感恩修到深处的时候,它是连接到我们的生命本源、生命源头的一种方式,它直接地通过这个让我们直接连接到我们生命的最根源。   接下来的话,就是第五种工具就是危机。   危机事实上就是紧迫感,或者说我们的四卫护禅里面的,也就是死随念。当我们觉得一切都无所谓的时候,很懈怠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第五种工具,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马上提起精进的能量。所以我们用这个五种工具处理好各种情绪,用这个五种工具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能量,让我们一直在觉醒的道路上面不会迷失、不会懈怠。   这个是我们用天地的力量和苹果树的关系比喻来说明不要控制,只是帮助。
三、不要执著,全然开放
  三、不要执著,全然开放   第三句话就是处理好人与心的关系,就是不要执著,只是开放。这个开放是什么开放呀?如果我们从内向外打开的时候就是开放、就是觉醒。你看《易经》上面说什么是文化呢?“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个是对文化作定义的最早源头。就是我们内心、内在被唤醒,这个是文化的力量,不是说我们接受了多少知识教育,这个就叫做有文化,当我们内心被唤醒的时候,这个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如果是从外向内被打破的时候,这个就是压力了。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比喻,就是拿鸡蛋来比喻,你看鸡蛋从外面被打破的时候,那只是食物——你可以做一个煎鸡蛋、煮一个荷包蛋,这个是食物,这是从外被打破。当鸡蛋被从里面打破的时候是什么?是新的生命呐!小鸡孵出来了。所以善知识很重要,所有的善知识都是一只老母鸡。   这老母鸡很重要,因为她一直孵、辛辛苦苦孵那么多鸡蛋,孵那么多鸡蛋她也很善于听,当这个小鸡在里面成熟了、开始啄这个蛋壳了,那母鸡听到了,小鸡在里面啄,母鸡在外面啄,马上这个蛋壳就裂开了,新的生命就出现了。   同样的,你想想如果这个母鸡啄得太迟了,小鸡在里面就啄不开,就会被闷死;如果啄得太早了,这小鸡还没有长成,那么一打开就是个臭鸡蛋。   所以我们修行也是如此,我们学修佛法也是如此,为什么说这个道之根本依师法呢?“万般功德之源是恩师,恭恭敬敬依师求加持”。这个是宗喀巴大师的《圣道启门颂》上面最早的两句,希望大家把这些基本的都要能够背下来,像《三主要道颂》,像《显密次第摄要颂》,像《圣道启门颂》,这都是最基本的,《律海十门》、《定道资粮颂》,总而言之,我们发的那本什么?《戒定慧基本三学》基本上就齐了,但是这个是我们海公上师一生的心血,那么他把很多的这个内容,宗大师的一些法流的窍诀都融在其中。所以,我们人生也是如此,就像鸡蛋一样。当我们从外向内被打破的时候,你看外在有些什么事情一发生,我们内心的平衡就被打破了,我们生活的平静就被打破了,我们就觉得什么,就感受到压力了。比如说马上我们就要做金榜题名法会了,很多居士是家长,就很紧张,觉得我儿子一定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所以我很乐意去参加金榜题名法会。但是一旦考得不太理想的时候,这个内心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个是从外面,被外面的某一个事情打破了内心的平静,这样就是压力。我们从内向外主动地去超越、主动地去照亮的时候,这个就是觉醒,这个就是成长。   简单地说,我们也不单单是立足于佛教信仰这么一个层面,而是要立足于人类所有文化的处理三种基本关系这个层面,处理人与万物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就是不要追逐,只是感应。追逐就算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成功,而当你失去的时候,你会感到加倍的痛苦,所以不用向外追逐,而只是感应。当你内在很富足、很丰盛的时候,财富会从四面八方自动向你飞过来,成功也会从四面八方自动向你靠拢,各种高端人士、各种顺缘、各种影响力都会自动向你靠拢,所以不要追逐,只是感应。   第二就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就是不要控制,只是帮助。我们能够控制谁呢?我们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了,如果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能够控制的时候,我们就不会生病了,谁也不想生病,对不对?但是我们任何都控制不了,所以不要控制。当你想控制什么,那表示你很少,你很少所以你很怕失去,你就牢牢地想抓住那么一点点。但是当整个法界都是你的时候,你要控制吗?不需要!所以打开我们的心量,自然我们就会像天地一样,不控制任何人,只是帮助。当然我们的儿女很孝顺,我们的儿女能成才,当然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人都能够跟我们关系非常和谐、非常融洽。   第三就是处理人与自心的关系,就是不要执著,全然开放。这样地来处理好三种关系。   当然有居士所说的这两点建议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就是关于共修仪轨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初步的,包括我们初级班有一些共修的法要等等。我们迅速地会对所有的弘法点,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秘书处会发给每个组一种简短的、精要的共修的仪轨,以后我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不管我们哪个省的弘法组在一起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的隔阂,我们有一个共通的基础,就是有一个共修的仪轨。但是当然我们每一个组,具体的修法方面,还是大家每个组可以自己选择的,除了有一个简要的、精要的共修仪轨之外,可以每个组自己选择大家所喜欢的法门。但是我不希望每个组每个人搞一套,那样子这个组就难以和合,你看寺院里面每一个道场一定只弘一种法,就是说要做专卖店,不要做杂货铺。专卖店才能够做起,才能够真正地做好。   你看这个道场,我们如果是说专门作为禅宗道场,我们大家都修禅,这样就很容易和合,这个六和敬很容易成熟。如果有一个人要打坐,有一个人要念佛,有一个人要持咒,这个整个就难以和合在一起来了,也难以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能量场。   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弘法组,就选定一个法门,在一个共修简轨的基础之上。可以设立这个药师坛城,也可以专修地藏法,也可以专修这个准提法等等,但是当然从我们整体来说,我们是希望说整个的汉传佛教能够全面复兴。尤其是现在这么一个时代,我们科学系统的这个语言跟我们宗教修辞的这个语言还是不能够完全兼容的,所以跟我们一千多年前的法师说那些八触、十功德等等,我们现在还是那样说的话,大家还是难以融进去,要自己切换当然修行就会显得很难,而且很难真正契入,所以我们希望大家都一起共同努力去实践,构建汉传佛教修证次第的这么一个体系。我们真正实现了佛教的现代化工程,就是把一切的修证上面的种种的境界、种种的现象都归纳为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物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转化,用科学语言把它切换过来,整个的修持都可以量化。那么这样子的话,后续能够有无量的人能够由此而走向解脱。   比如说,我们前几年讲过了那部《大乘经庄严论》,但只讲到前面的六品,后面一直没有因缘讲。其实那里面就讲到了,人在修证道路上面要真正解脱的话,他要打破能量壁垒的话,有三个速度,这三个速度跟宇宙运行的三个速度要相应。我们也曾经提到过像物理学上面有万有引力的定律一样,同样的,我们在《大乘经庄严论》之中有讲到了这个万有心力的定律等等。后续这个因缘成熟,这个事务上面大家都能够一起分担以后,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能够更深入地把《大乘经庄严论》、《现观庄严论》这些修学圆满。   因为《现观庄严论》是弥勒菩萨亲口宣扬的。我们要去一个地方,一定要找一个曾经去过那个地方的人作为向导,我们才能够相信他,才能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同样的,要到达成佛的顶峰,释迦牟尼佛当然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谁?就是弥勒菩萨,所以弥勒菩萨所说的我们当然是最可信赖的了,我们按照这样地来系统地来闻思和修学。每一个弘法组,就一定是选定一个大家都一致的共修法门,广学专修。   广学,就是指我们要从凡夫到成佛一切的成佛的路线图我们都要学清楚、都要看清楚。就像你要去一个目的地,你一定要把地图看清楚。你走到中途,当你动摇的时候,当你困惑的时候,拿出地图一对,你就知道我到哪里了,我方向偏了没有;如果偏了,赶快向正确的道路靠拢;如果没有偏,更加具足信心,继续往前走。所以这个广学很重要。   专修也很重要,专修一个是指我们这个集体,大家一起共修,我们选定一个法门,不要五花八门全部混在一起,大家意见分歧就会容易产生干扰。   事实上专修有一种方式,它有几重意思。一种是根器非常好的人,他选定一个法门,他一直到明心见性都是依靠这个法门。比如说,他选定净土法门,他完整地透彻地了解了净土法门的五经一论以后,他专修净土法门,那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戒律为基,般若为导,净土为归。这样见弥陀,能够证无生法忍。这个是一种。   还有,第二重意思就是指,他会经过很多很多的工具,比如说,我们就住在广州,我直接从广州飞到纽约,我就用了一种工具,就是飞机。还有的人,比如说我住在十万大山,可能开始公路都没有,我需要依靠走路,走十华里,出来了;我找到一个单车,我又踩上二十华里;又我遇到汽车了,我又坐一段火车,我又转到了机场,再飞过去;我用了很多很多种工具,但是最终的指向都是成佛。   还有第三重意思是,一定要在每一座法之中都圆满地具足八万四千法门,具足全体的佛法。   阿底峡尊者到藏地的时候,曾经有另外一位译师曾经去印度求过法。他们谈论的时候,那个学者都知道,所以尊者就说,这样的话,其实我不用再过来了,因为你们自己这里已经有通达三藏的法师,跟他学就好了;后来再一谈,发现那个法师虽然都学了,但是他没有把它贯通起来,他不能够在一座之中,完整地学所有的佛法,修证所有的佛法,所以尊者就说,看来我还是有在这里弘扬佛法的必要。   同样的,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在修证的不同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在每一座之中都要具足修一切法,一座之中修八万四千法门,如来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一个补特伽罗成佛所必需的。   但是当然有详略的不同,比如说,一开始,我这一座我修一个小时,那么我用五十分钟来修道之根本依师法、意乐依止、加行依止,把这个修到相应的;后面的十分钟,我只是略修一下,暇满难得、念死无常的三阴九相等等,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   或者是你学到更上以后的方案,一开始只修一点点时间的依师法门,后面你用大部分的时间来修八有暇十圆满,再修后面的法,串修一下。这样就能够保障我们在任何一座法之中,都能够圆满地修一切法门。当然这个是从相上面、从法相上面来说的。如果我们从性上面来说,我们真正地能够开启我们的心性,这个就已经具足一切法了。   那么总而言之,非常随喜大家经过了这么八天的学习,大家都法喜充满,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把这种法喜,融入到我们返回家以后的日常的生活之中。不要变得现在很热,以后就很冷,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没有什么用。像他们形容这个婚姻关系一样,说你到酒店去吃饭,先上凉菜,再上热菜;婚姻是先上热菜,后上凉菜。   我们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真正地用好佛法的智慧,要知道修行的道场,一切时处都是照亮我们的心,就是修行。当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被照亮的时候,当我们的情绪被照亮、被穿透的时候,我们的悲心和智慧生起来的时候,这个就是我们正在修行佛法的地方。   正像古德所勉励我们的“顶天立地为人去,万行庄严莫教迟”,愿我们大家都以这两句话来共勉,福慧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