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文本

第一讲

般若佛母心咒:
 
嘎德 嘎德 巴拉嘎德  
巴拉桑嘎德 波得 娑瓦哈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学两样东西:一个就是爱心,第二个就是智慧。因为爱心我们将来能够成就佛陀的化身和报身;学佛的智慧,所以我们能够成就佛的法身。

所以归结起来就是《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其实也就是菩提心,一颗觉悟的心,这个是生命最终极的意义,所以副标题是《人生的幸福与意义》。

我们这次讲座希望达到两个效果。

接天气

第一个就是接天气,一个人他最重要的竞争力,就是他认知维度的高低,就是提升他的见识,就是他思惟方式的提升。

我们要看比我们更优秀的人,他们是如何思考的?比如说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进一步提升我们来看看佛菩萨他们是如何观察世界,如何思考人生的。

人一辈子无非是追求三个层次的东西,一个是财富,就是物质世界的追求,财富自在。

第二个就是精神世界的追求,就是幸福快乐。

第三个当然就是灵性世界的追求,追寻生命的意义,生命价值最大化。那么这个成功、幸福和觉醒,都离不开智慧,所以我们要接天气。

接地气

第二个目的是希望能够接地气,大家来灵泉寺禅修,最多也就四天,如果你听一些佛法的知识,这个估计作用不大,熏习一点种子,回去还是故态复萌,或者说你在这里面,在这个特殊时空环境能够学一学打坐,但是回去以后能够每一天坚持的、而且能够相应的很少很少,很快就被我们的烦恼、妄想所打败了。

那怎么办呢?所以,关键是我们现在这个几天所闻思修的内容,回去以后能够把佛法的修行带回到日常生活实践中,最好的修行是无相修行,不是我一定要拿起一本经来念,不是我一定要把两腿盘起来坐,而是佛陀的思惟方式,佛陀看待世界的方式,能够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智慧。

我们能够在任何逢缘对境之中,都能够不迷失、都能够常生智慧、常生喜悦,这个才是真正地把佛法带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去。

使我们的语言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使我们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把禅智慧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体悟,并且在每天的生活之中都能够实践,都能够运用,把悟到的智慧落地到利他的行动,把菩萨行具体化、可操作化。

活着,为了什么?

其实我们人活这一辈子是追寻什么呢?三个层次的追求,在物质世界是追求财富自在;在精神世界是追求怎样断烦恼,怎么样子转迷成悟,怎样子得到幸福和快乐;在本源灵性世界是追寻生命的意义。

我们看到这本书,这个书的名字就叫做《活着,为了什么?》。

这是一个天主教的修女所写的,是法国的以马内利修女。这位修女她很长寿,她生于一九零八年活了一百岁,这本书是她在二零零四年时候的作品。

她这一辈子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所以我们今天下午和明天,也围绕着这三个主题来,也就是成功、幸福和意义。

 

成功的方法论——提高见识

我们先来说一个小故事,叫做王戎识李。

王戎是魏晋时候的人,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他七岁的时候跟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然后跑了一段以后,发现路边有很高一棵李子树,结满了李子,然后其他小朋友都哄拥而上,都跑去爬到那棵树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他就站在原地不动。

有个大人也路过了,就问他说:“小朋友啊!你那些小伙伴,都跑去摘李子了,为什么你不动啊?”王戎就说:“李生道旁,必是苦李”你想想在这么一个大马路上,人来人往的,而一颗李子树,它能够有那么多李子还长得好好的,而且都熟了,为什么?一定是苦李不能吃的。

这个其实就是什么?就是认知维度的高低不同,其他小朋友只看到了李子树,只看到了水果李子,而王戎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社会网络。

所以我们要提高,无论我们要追寻成功,还是幸福、还是生命觉醒,我们都离不开智慧的开启、智慧的提升啊!

第一方面我们分两段来说:一个就是提升思惟方式,第二段就是圣者的认知。

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垂直的逻辑思惟,然后水平思惟和灵性思惟,逻辑思惟是纵向思惟——垂直型思惟。

常规的我们是垂直思惟,就是掌握一些信息,然后我们一直用逻辑推理,一直一直往深入推这就是垂直思惟。

一种是水平思惟——横向思惟,还有一种当然就是灵性思惟。

在凡夫位我们现在能够用的就是垂直思惟和水平思惟,在学佛以后、有悟入以后能够开启灵性思惟。

我们来看这个水平思惟,要能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观点来观察这个世界,然后你就能看清世界的全貌,然后你的创新、你的创意思惟就会涌现出来,思惟方法很多。

六顶思考帽

水平思惟的工具是六顶思考帽,水平思惟是一位英国籍的马耳他人德·博诺博士他提出来的,他对人类思惟方式作出了革命性的变革,被尊为创新思惟之父。

水平思惟实际的操作工具是六顶思考帽,大家看到这个两本书影《六顶思考帽》和《六个思考框》。

六顶思考帽简单来说它就是用六种颜色:白色、红色、黑色、黄色、绿色、蓝色,这六种颜色来代表了思惟的六个方向。

我们用逻辑思惟的时候,其实我们只是关注外在、分析外在作出判断,而我们用水平思惟,其实是既全面的关注外在,也回头来看我的思惟工具是不是很锋利?既向外也向内。

六顶思考帽之中,第一顶是白色思考帽,代表了客观全面地搜集信息。

第二顶是红色思考帽,这个红色就让人联想到了火焰、温暖啊,红色思考帽它是和感觉、和情绪有关、和直觉有关,这个就提高我们作决策的效率,我们开会的效率。

我们开会的时候首先一段,我们大家一起都用白色思考帽,客观、冷静、理性地思惟分析。然后下一个时段,我们大家一起来用红色思考帽,就是基于主观的说我的直觉、我的感觉,把我们的激情激发出来。

第三顶是黑色思考帽,黑色就会让人联想到法官的那件黑色的长袍,黑色思考帽是用于批判性思惟,也就是一个防范风险的思考。

一件事情没有做之前,我们先要看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尤其对于一个大的群体来说,不单单要有动力,还要有人踩刹车。

动力是可以让公司、让团体加速前进的,但是风险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人去看风险,没有人去踩刹车,很可能跑到悬崖边而不自知,所以这个批判性思惟也很重要。

第四顶是黄色思考帽,前面的黑色思考帽是批判性思惟,那么黄色思考帽就是启发性思惟,积极性思惟,建设性思惟。

它关注的是积极的一面,我们这样子来做会能够创造什么价值?所以黄色思考帽它是建设性思惟,是发现价值的能力。

第五顶是绿色思考帽,绿色就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所以绿色思考帽它关注的是创新,关注的是生命力,关注的是鲜活的智慧。

它主要思考的面向是思考各种可能性和各种新方法,思考有没有更多的替代方案。

第六顶就是蓝色思考帽,它就负责控制和组织。它就像一个乐队的指挥,我们今天召开这么个决策会议,最终要作出总结,不能够议而不决,要控制节奏,要能够形成结果。所以蓝色思考帽,它就是控制和组织。

这个六顶思考帽,不单单是向外去判断事务,而且是向内来看我们的思考工具是不是全面?是不是锋利?六顶思考帽就能够让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不被我们的认知局限卡住,能够思考的特别全面,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看到事物的全貌,超越自己的偏见,照亮思惟的盲点。

而且这六顶思考帽,白色和红色是一对,白色是客观冷静思考;红色是主观感性思考、直觉思考;

黑色和黄色是一对,黑色是批判性思惟,黄色是建设性思惟;

绿色思考帽它主要面向的是创新,面向的是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尤其是现在我们这个社会迭代越来越快,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往往都是在跨界打劫。如果你用原有的思惟,你就算做到极致,也可能被人家跨界迅速地打败,所以这个绿色创意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还有蓝色思考帽呢?它要能够迅速得到成果,在一个决策会议之中能够懂得运用六顶思考帽,就能够使每一个人的智慧都得到充分的运用。那么运用六顶思考帽它有什么效果呢?能够提高决策效率,能够使决策更精准、更全面。

芬兰最大的一个跨国集团叫ABB公司,他们就很有感触地说:“以前我们讨论一个国际项目,往往公司高层要讨论整整一个月,才能够作出一个决策,现在运用六顶思考帽呢?我们高层开会只需要讨论两天,就可以作出一个决策,而且更精准,事物的全貌看得更清晰、更透彻。”

还有一个摩根国际投资银行,也是认为说六顶思考帽,使他们的会议时间减少了80%,而且改变了整个欧洲的企业文化。

而且运用六顶思考帽还能够实现盈利。比如说以前各个国家承办奥运会都是亏本的,一九八四年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就历史性地实现了盈利二点七亿美元,原因就是运用了六顶思考帽,就有更多更多的创意思惟涌现出来。

比如说我们整天都在说话、都在跟人家沟通,其实就是销售我们的好感度。比如说他们用的一个基本工具,问、答、赞等等都能够让人家迅速地对你有好感。

综合运用六顶思考帽,特别是红色、黄色和蓝色思考帽,就能够迅速地提升我们跟人家沟通的这个效率,销售就是玩转情商。

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就是把自己的理念卖给孩子,很多父母亲带孩子,他总是在控制、总是很担心。比如说这个女儿已经十八岁了,她跟人家约会父母亲就很担心了。

总觉得说,你那男朋友要先见一见,不然就可能会吃亏、会上当等等,但是其实这个就已经是很被动了,父母应该是把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的思惟方式,在日常生活之中、在家庭教育之中能够内化到儿女的思惟方式之中来传承下去,当然父母亲对他们就会很放心了,这个是六顶思考帽——水平思惟。

多元思惟模型

我们看第二点就是多元思惟模型,大家看到的书影,就是《穷查理宝典》,作者是查理·芒格,巴菲特的搭档。

查理·芒格是一位智慧老人,他提出了多元思惟模型,孔夫子其实他也是主张多元思惟的,我们看孔子说:“君子不器。”不要把自己的思惟装在一个模型里面,不能够只用一种思惟模式,很多人其实他的思惟方式是单一的,比如说他学经济学的,他看这个世界一切他都用经济学思惟来看。

比如说他是一个诗人,看世界他就只用诗话的语言和思考来看这个世界,所以当然是远远不够的了。就像一个德国谚语所说的,你手里边只有一把锤子,你看世界一切都是钉子,当然你就会到处碰壁、到处受局限。

查理·芒格是一位智慧老人,他在思考事务的时候,他能够同时他能够调动运用一百多种思惟模型,他认为思考的时候,至少要运用几种思惟模型。排第一位的是数学思惟,因为它是做投资的,不懂数学思惟,就不会计算复利和排列组合。

他讲了一个笑话,他说:“一个人不懂数学思惟,就譬如在那个踢屁股大赛之中的独腿人,就是很多人在一起,以能够踢到更多人的屁股为胜。”有一个人参加了,他只有一条腿,你说他怎么去踢。

所以你如果没有懂得数学思惟,这个复利排列组合等等,其实你是不知道思考的,所以虽然你很努力,但是其实你那个思惟,只是个线性思惟,不能够达到指数型思惟。

你做一件事情,花一段时间只能够赚到一份钱,但是如果你要想赚更多,你只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你不能够说做一次它能够一直一直产生效益。

第二位就是会计学思惟,排第三位的就是工程学思惟,排第四位的就是生物学思惟,去年有一本书被翻译过来叫作《至下而上》,其实这个就是生物学思惟。生物学思惟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的,比如说运用在企业经营上,运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至下而上的思维

比如现在商业界那些成功的项目像小米等,其实都是至下而上,由员工提出来,然后不断地去扶持,然后而成功的。

在腾讯,所有上过腾讯总裁办公会议设计的那些,准备投入几十个亿的项目,其本上都失败了,而至下而上的,很多能成功。

所以至上而下它有很多的局限,应该是至下而上让它生长出来,让它有内生的动力。

所以就像跟种植物、种庄稼一样,教育它不是工业化的方式,应该是农业的方式,让孩子们的智慧从内在生长出来,而不是现在这种教育孩子们都被批量生产,几年几年一批、几年几年一批,这样子其实同一个模子出来的,恐怕最多就是培养普通的打工者,他真正有创新思惟,让他真正特别有生命的活力和开启内在的智慧就会很困难了。

正如我们刚刚所例举的这个生物学和经济学,跨界的名作《至下而上——万物进化简史》,自然界它没有顶层设计,一切都源于生命的活力,自发地生长。

排第五位的就是心理学思惟,当然还有物理学思惟、历史学思惟、化学思惟、管理思惟等等。

所以查理·芒格他的一个特征,就是特别喜欢看书,他说:“在任何地方?只要我手里有一本书,我就不会觉得沉闷、不会觉得无聊。”

所以他说的比方都是一针见血的,这个其实就是用幽默的方法。智慧大于所用,就是幽默。能够很轻松、很一针见血地去解决那些其他人看来很复杂的问题。 

作知识的游牧民族

第三点就是作知识的游牧民族,我们看到的两本书就是《在耶鲁精进》和《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作者都是王烁。他二零一六年的时候,在耶鲁大学做过一年的一个世界学人、访问学者。

王烁就认为过去的学者,都是知识的农耕民族,只要在自己那个专业里面,在自己那个一亩三分地里面精耕细作就可以了,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技术在飞速地迭代,而新的机会永远会出现在边缘地带,所以要不断地跨界学习,你只掌握你原来这个专业领域是远远不够的,就逼得我们必须成为知识的游牧民族,哪里水草丰美,就向哪里迁徙,这样子的学习就能够迅速训练出多元思惟模型。

开示时间:二零一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地点:武汉·灵泉寺

本节完

文本

第二讲

 
心性本来无生者  任何譬喻难表述
心性本来无灭者  未悟之人譬喻多
已悟之人于心性  譬喻实体均不说
言语道断心行灭  传承加持甚奇哉
第二段我们就讲圣者的认知,其实主要就是三法印和一实相印,或者我们有一些也称为四法印和一实相印,也就是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一切都是无常的。
 
我们来欣赏一首音乐,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人世间一切都是聚散、悲欢离合都无常。李叔同作曲的《送别》。
 
这首歌表达的主题,其实就是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这个差别在哪里啊?凡夫当然从这个粗的思惟来看,也能够承认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诸行无常,但是这个节奏太慢了,所以我们还是会有实执。
生命最重要的意义
你看南传禅法她会要讲七清净、十六观智,其实你知道吗?最重要的就是他成就了名色分别智以后,就可以看到一切物质都只是刹那刹那在生灭的物之流。我们的这个所谓的思考,它不过是刹那刹那的心之流——名色分别智。
 
所以跟着它会生灭随观智,所以他就能够把这个我执断掉,没有一个所谓的我,而成就了诸法无我的智慧,就是圣者。所以我们从这个里面来禅修、来修证。

四法印中关键是诸法无我的正见,要能够破除执念,断人我执、断法我执。然后圣者思惟,我们怎么样子可以无限趋进它呢?
 
要能够突破思惟定式,在任何时空之中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利,不要把自己能够自主、能够选择的权利放弃掉,不被环境所奴役,不被自己的这个局限打败,任何时候你都要保持强大的心力,随处作主,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你什么时空,永远能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这个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意义。然后就能够无限趋近真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有一本书很好,大家看到了这是一本老书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美国的史蒂芬·柯维。这本书二零零二年有中文版以后,二零零八年增订版看了一下,这个史蒂芬·柯维很了不起,他不是普通意义上这种,好像一般人认为说这个讲成功学,不是。
 
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思想家,他被称为推动美国进程的二十五双手之一。

俄罗斯总统普京他就曾经感叹过:“哎呀,在俄罗斯为什么没有出现这样一位思想大师呢?”史蒂芬·柯维为四位美国总统都做过辅导。
我们就可以看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一个习惯就是积极主动;第二个习惯就是以终为始;第三个就是要事第一,这是个人领域的习惯了;第四就是双赢思惟;第五就是知彼解已;第六就是统合综效,这个就是在人际交往领域的习惯。第七个就是不断创新,其实越往上是越高。
 
这七个习惯其实它有什么作用呢?其实它的作用就是两次飞跃,然后两次飞跃和在人际沟通里面效率更高、作用更大的借力、使力的两高——信认度高,还有合作层次高。尤其值得关注的就是借力、使力,借众人的力量。
 
我们看前面的三个好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这三个其实都是帮助我们第一次飞跃,由依赖型人格成长为独立型人格,这是第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就是接着的三个习惯,双赢思惟,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就是帮助我们由独立型人格进一步飞跃成长为互赖型人格。
 
法界缘起,互相支持,跟整个法界形成互动,你知道吗?我们平时我们能够调动的是很有限的,但是现在我们就能够跟整个法界,跟无量的众生形成一个因陀罗网,互相促进,这是进一步的成长,这个就是我们说两次飞跃。
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三个阶段时期
人类走向成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是依赖期。
 
依赖期是以“你”为中心,你照顾我,你得为我的成败得失负责任,这个就像小孩子一样不成熟,好多人他是那种依赖期的状态,哪怕他长大了,但是只要他是这样子一个依赖型人格,其实他就没有真正地成熟。
 
有一套书很畅销,《少有人走的路》好像出了八本了。它其实重点讲到的就是怎么样子走上一个心智成熟的道路,心智成熟之路。

然后接着就是独立期,独立期就是以“我”为中心,我为自己作主,我可以得到、我可以做到,我可以对自己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我能够任何时候,都能够随处作主选择。
 
第三期就是互赖期,或是以“我们”为核心,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合作,我们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创前程,那么就是我与法界众生都融合在一起了。华严世界,重重无尽,华藏庄严,跟一切众生都相关联,这个是两次飞跃。
学会突破思惟定式
最后一个习惯就是不断更新、不断地螺旋式的上升,这里的关键就是不断突破思惟定式、不断地突破执念,不断地突破法我执,思惟转换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要看清楚这个前提的变化,看清楚整个因缘的变化。
 
史蒂芬·柯维讲过一个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天他去坐地铁,就看到一个爸爸带着几个孩子,也一起坐在同一节地铁车厢里面,但是那些孩子们特别的闹腾,而爸爸都不管,就坐在一边发呆。
 
柯维就很生气了,他走过去对爸爸说:“哎呀,麻烦你能不能管一管你的孩子啊?”那爸爸突然就好像惊醒一样,说“哦,对不起,孩子的妈妈呢,一小时前刚刚去世,我们刚刚从医院出来,所以现在可能孩子们他们都跟我一样,手足无措,所以很抱歉。”
 
你想想这个前提改变了,原来这个柯维他是不知道的,所以他很愤怒,他一旦掌握更全面的资讯,那么互动以后,他立刻就由愤怒转为同情,立刻就转换了思惟模式。所以我们为什么会停止不前,为什么会难以进步?因为我们思惟僵化了,不能够不断不断地思惟转化。

再来看这个统合综效,这个是人际沟通的第三层了。就是由独立期到互赖期,不单单是靠“我”而且是靠“我们”我们形成一个整体,无论我们这个团队有多少人,几万人、几十万人,能够通过这个统合综效,能够实现一个整体。
人与人交往的三个层次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互相提防,人与人之间互相防范,这样子就会有输有赢。
 
然后,高一点就是互相尊重,就是妥协,然后更往上就是统合综效,能够双赢,能够多边共赢。
 
这个其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信任度高,合作层次高,借力、使力、不费力,做再大的事情都会变得非常容易。
 
我们明天讲这个情商智慧就会重点讲,其实人呢?人际交往它有四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第四层的人际交往关系,第四层次就是真正的交流,真正的这个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

前面的孤立期或者说第二的就是互相伤害,或者是虚假的关系很好,都是不够的。
何谓人生的最终极自由
第七就是不断地沟通,还有一本书是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那个作者曾经在集中营里被关了,所以他就有很多时间去深入思考,他最终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他就思考到人类最终极的自由,哪怕剥夺你的一切、剥夺你的自由、剥夺你的财富、剥夺你的权力,一切一切都被剥夺,但是你还会有一个自由,什么自由?就是这个最终极的自由了。

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人类永远拥有选择的权利,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只要你自己愿意,永远都可以随处作主啊。
 
所以开悟的那些禅师们,他就是永远都是随处作主,不被局限。
 
“虽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虽在六尘中,六尘不能染。做生命的主人,所以生命的意义,其实就是要做生命的主人。
学习游牧民族式的学习方式
那么游牧民族式的学习方式,其实它有三个最核心的认知。第一个就是不要迷信什么系统学习,其实最有价值的知识,它往往还没有凝结成公认的知识系统,连那些在那个领域最前沿的人,他们也都处在不断地摸索、探索之中,不断地更新就好,所以你不要试图去学习那些什么系统的知识,那个往往其实已经是二手知识了。
 
胡适说得好:“说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你就一直在最前沿之中去探索,在很多很多的学科领域都能够去探索,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第二个核心认知就是不要迷信什么?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万能钥匙。诸行无常,社会是多元的,环境是变化的,技术是不断不断地迭代的,商业是不断不断地跨界的,所以不要迷信有什么一揽子方案,那个不可能一直适用啊。
 
第三就是不要迷信信息输入,更重要的是信息输出,能够去行动,能够不断地去试错,这个三个认知的本质,其实就是什么?就是不断更新,就是诸行无常。
爆裂——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原则
我们也可以推荐一本书《爆裂——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原则》,其实它讲的是未来社会违反现在常识的九大生存原则,大家不要去相信那些未来学家说预言未来会怎么样怎么样,基本上都是不准的。
 
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它一定是打破现在这个时代人的认知局限,所以我们掌握它的这个认知规律就行了。不是一定要说,哦,他像一个预言家一样,你去计算他预言准不准,如果你以准不准来判断,基本上说明你自己就是一个认知维度很低,不靠谱的人。
 
更重要的是你要看这个中间认知在迭代、在更新、在进步。其实也就是说突破现在思惟定式的九大原则,未来社会违反现在常识的九大生存原则。
 
这里面它可以分为几类,前两个是说做事的方法。比如说,第一涌现优于权威;第二就是拉力优于推力。
 
比如说蚂蚁,每一只蚂蚁的智商是都不高的了,但是它形成一个蚂蚁群落以后,就体现出极高的智能水平,这个就是涌现出来,不是有谁去设计出来。

然后面对未来的态度,也就是有三个原则:第三指南针优于地图;第四就是风险优于安全;第五就是违抗优于服从。那么我们过去这个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代,恐怕这个社会的变化不太大,所以我们往往会找榜样,我们出来做事业都会找一个榜样,榜样是我们未来的地图,我们向榜样学习,这个是我们最重要的人生动力之一。
 
当了职员就以CEO作为榜样,当了士兵就以元帅作为榜样等等。但是现在呢?你再以他们为榜样做不到了,你复制不了。
 
成功人士的路,你再去走一遍,其实可能变成一个刻舟求剑的笑话。
 
这个社会因为它有三个前所未有的条件或者说变化,也就是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成功难以复制。
 
这个时候我们不是要去找一张地图,而是把握好指南针就好了,指南针是什么?就是你的最高原则,忠于你自己的最高原则来作为指南针,忠于你的信仰来作为人生的生命的灯塔。
 
还有第六就是实践优于理论。其实这个人工智能时代,其实人类的这种认知,在这种局限性下所弄的理论,往往是落后于实践的。
比如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区块链,很多人在探索区块链创业,但是其实最前沿的人,也没法真正说得清楚的。
 
第七就是多样性优于能力;第八就是韧性优于力量,第九就是系统优于个体。

这个时候我们特别特别需要提高什么?提高情商,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来跟大家融在一起,跟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融在一起,这个就是第二方面我们说,我们怎么样子来打破我们的思惟定式,来无限趋近于真理。
 
其实凡夫不是什么真正的真理了,除非你开悟了,见性了,才是见到了真正的真理了。但是你的理性思惟可以无限趋近,唯有悟性思惟可以真正地抵达真理。
禅与创意
第三我们就说灵性思惟的五个特征。
 
我们还是来看这个《禅与创意》,首先就是灵性思惟它的五个特征:第一个就是一切现成。
第三种思惟方式,除了前面这个逻辑思惟和水平思惟之外,还有第三种思惟方式就是灵性思惟。
 
什么是灵性思惟呢?我们从它的特征来看,灵性思惟至少就有五个特征。第一个特征,灵性思惟是一切现成,本自具足,法尔如是,是无为法。

其它的一切思惟方式都是有为造作法,灵性思惟是无为法。然后,第二个灵性思惟的特征呢?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然后灵性思惟的第三个特特征,就是要让自己成为法界智慧的出口,全然的开放,打开我的心就是开悟。
 
其实学佛法最重要的就是学开悟,就是不断不断地破掉你的思惟局限和思惟定式,就是学习打开我的心,让我的心全然开放。
 
灵性思惟的第四个特征就是有大雄力,在任何时空之中都能够随缘作主,随处作主。每天、每时、每刻都是非凡的生命体验,有灵性思惟的人,是命运的主人。
 
然后灵性思惟的第五个特征,就是法界缘起,大悲周遍,这就是我们要通过禅修来开启自己的灵性智慧。
 
我们来听一首《道歌》吧,这个《道歌》的名字叫《心性》。作者是密勒日巴,翻译者是张澄基。
 
心性本来无生者  任何譬喻难表述
心性本来无灭者  未悟之人譬喻多
已悟之人于心性  譬喻实体均不说
言语道断心行灭  传承加持甚奇哉
 
密勒日巴尊者他是一个实修派,汉地的六祖慧能大师、禅宗六祖也是个实修派,藏传的密勒日巴尊者他也是个实修派,他没有什么讲法,他就是唱歌,这个方式很好啊,我们将来这个禅修就不要讲太多了,唱唱歌很轻松,所以他们现在弄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闻喜道歌,如果欣赏的话可以加一下,好轻松啊。

哪怕现在你不懂密勒日巴唱什么?他的词是什么意思?太深了,开悟见性的大成就者。但是唱着唱着我就会了,我唱着唱着我就悟了,这个比较靠谱,又轻松又好。
 
第一部分物质世界的成功,我们就讲圆满了。
 

本节完

文本

第三讲

 
接着我们就讲精神世界的什么?
幸福快乐怎么可以得到呢?
怎么可以获得呢?
快乐的心要
第一部分是讲器世间——物质世界,成功之道。
第二部分就是讲有情世间——精神世界,幸福快乐之道。
第三部分就是讲生命的意义——灵性世界,智正觉世间,那么也就是成佛之道了。
所以开始讲第二部分就是快乐的心要
快乐的心要我们可以分为四段来讲:第一段就是幸福的方法;第二段就是幸福的婚姻;第三就是讲幸福的人际关系;第四就是讲通向心智成熟的道路,这个很重要啊。
 
可能这个第二部分对我们在场的很多人来说比第一部分更重要,因为大家都是成功人士,可能追求财富没有那么迫切,但是追求幸福和快乐,追求精神世界的成功会更重要,精神世界的幸福会更重要。
我们首先要掌握就是幸福的方法,怎么样子可以实现幸福?然后我们要讲幸福的人际关系,其实这个世界无非就是什么?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处理的好我们就成功,就财富自在
第二就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好,我们就快乐,我们就幸福,对吧。
第三就是处理什么?处理人与自心的关系,把自己的心看清楚了,我们就开悟,我们就见性。所以这个世界其实好简单,就是处理三种关系,人与世界、人与人、人与自己的心。所以这个幸福的人际关系很重要。
我们刻意把它分成两段来说,先说最重要的就是夫妻关系,幸福的婚姻。这个是最容易让自己理智退化的,夫妻争吵起来,歇斯底里完全失去理智了,退化的像小孩子一样,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占上风,理智就很低很低了。

幸福的方法
我们来先说幸福的方法,大家看到一本书就是《幸福的方法》,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
他开两门课在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他就排名第一和第三,你看这个教授多牛啊……
他第一门课就是积极心理学,就是受学生欢迎率第一的。排名第三的就是领袖心理学,这个两门课程。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图表,就是快乐意义与幸福。
我们有没有看到快乐。快乐,这个是指我们现前利益,我们现在快乐吗?其实叫什么呢?心安身乐——安乐。我们的心要安下来,要安心。我们的身要快乐,所以安乐——心安身乐。
你想想修行其实无非也就是三个阶段,一个就是安心,让你的心真的安下来,原来你的心好浮躁,你的心一直安不下来。
像我们这个二祖慧可,见初祖达摩的时候说:“我心不安 乞师与安”……

第二就是要让心强大有力量;

第三就是你持续用功下去,你的心就会全然的绽放,就是开悟啊。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现前利益就是快乐,未来利益就是意义。
泰勒博士认为幸福的定义,就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就是幸福。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是现在的利益。意义来自于目的,是未来的利益。

你这一辈子,你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追求什么呢?
 

我们真正有格局的人,他一定是追求那个不变的东西,你想想财富不动、不变吗?不可能,它一直是变化无常的,而且你不可掌控,你不可以长期掌控。然后感情、婚姻、受你控制吗?不变吗?不可能的。
这些都是变化无常的,你要追求那个不变的东西,就是什么呢?就是不是向外去追逐,外在的一切它都是在刹那刹那在生灭、在变化的。
 
你应该怎么样?你应该向内来照亮你的心,来看到你真正的心、你的真心,不是凡夫这个思惟心,而是这个思惟心背后的那个根源,就像海水惊涛骇浪,但是最底层它是不动的。
同样的,我们要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是我们的法身生命,而不是这个化身生命,我们的如来藏,我们的法身生命,她是如如不动的。
……
简单地说幸福就是现在心安、身乐、身心安乐,以及未来生命价值最大化的完美结合,未来生命价值最大化它是什么?谁是榜样,谁是走在前面,释迦牟尼佛了。

心流

我们来看两本书就是《心流和深度工作》,大家先看第一本《心流》,这一本书要解决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大家有说:噢,吃喝玩乐,我好幸福啊!那是吗?不是了,你要达到心流,你就是幸福的。你不要以为说,我在拼命享受,其实你是在不断地堕落,好不好?你的心越来越散乱好不好?那哪是幸福啊,那个刺激,叫麻醉好不好?所以不要追求那么低层次的。
你应该追求的、你要成就的是什么?你要成就的是心流,你什么时候达到心流了,那你一定是幸福的,这个很重要,你要实现一个心流……
心流需要解决的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因此这本书的副标题就是《让你幸福感倍增的科学》,作者是米哈里,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他是引用了物理学的一个概念叫“熵增”……

精神熵增和我们的痛苦程度是相关的,你精神熵增越大,其实你内心越痛苦、你的心越散乱、越容易烦恼、越容易波动啊……

这个精神熵增它其实是一种常态,为什么我们要学佛呢?为什么我们要禅修呢?就是所有的人,凡夫都是不断不断地精神熵增的一个状态,所以你来生还能不能得人身,还真很难说。
为什么呢?你的心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散乱,我们如果学佛就能够把它反过来,那么与精神熵增相反的,就是什么啊?就是最优体验,你在禅修之中会有最优体验。
在禅修之中你的专注力特别强,你的专注力、你的洞察力会特别强大。专注力就是定力,洞察力就是智慧啊。所以精神熵增的反面,就是最优体验,也就是心流,这是这本书的要义。
……那佛教帮我们产生最优体验,产生心流的方法,其实就是什么呢?戒、定、慧,三无漏学。
因此,我们这次一定要求大家要禅修……一定要自己有体验,你有体验才能够把你所听所学,内化为你的智慧。
“内化”两个字很重要,不然你听那么多知识没用,佛教一直倡导知识不重要,智慧最重要。而且来说,说得到做不到,不是真智慧,那只是知识而已。

所以我们要去实践、要去体验、要去产生智慧,所以一定要禅修,而且要踏实用功,这样子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个内化的过程,你学佛这个根就真正扎下去了。
比如说,你看像松下幸之助、像稻盛和夫那些日本企业家,他们都是经常到寺院之中去禅修的。你看稻盛和夫他超过六十岁还出过家,出家以后不过是因为日航巨大的亏空没办法了,恳求他来挽救日航,所以他又出山。
这个盛和塾其实主要的灵魂人物,就是稻盛和夫了。
还有你看乔布斯,乔布斯他也经常带他的团队到寺院之中去禅修,我们美国六祖寺的你看悟如法师、宏赟法师,他们今年春节期间也到谷歌去,带着谷歌那些人去禅修,我觉这很好,因为我们美国加州六祖寺,距离谷歌就比较近了,就可以成为一个常设的课程。

深度工作
再看第二本书就是什么?就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这本书,其实就是讲怎么样子来提高专注力,获得深度工作的能力。
这本书一开始,它就例举了一位通过深度工作获得大成就的名人,就是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心理学家。荣格他怎么工作的?他有个塔楼,这塔楼他是不允许任何人进去的,除了他自己之外其他人都不准进去。而且很奇怪他这个塔楼呢?
他故意不通电,为啥呢?他就让自己能够深度工作,屏蔽掉世界的一切,只有白天阳光灿烂的时候,他才进去最有效率地深度工作,两个小时然后再出来禅修一下、放松一下、散步一下,又开始再进去深度工作。
所以你想想他能够有那么多开创性的作品,在心理学领域开创性的成就、成功,都是靠他这个深度工作所创造出来的,
不要打疲劳战,不要盲目应付,不要去弄那些很肤浅的工作,真的不值得浪费自己的时间,应该交给自己的助手,自己专心致志做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四准则
其实深度工作就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干扰的环境之下,使自己的认知能力达到一个自己的极限,最极限最极限最深度地去思考。

深度工作就能够让我们创造新价值,就能够提升能力,而且难以复制。
……
深度工作能够产生心流,而心流让我们幸福,所以其实你不要以为说工作是个辛苦的事情,工作是最幸福的事情,深度工作的时候,你真的是那种身心完全凝定,专注力、洞察力都到达极致,这个才是人世间最幸福的。
不是那种散乱心到处吃喝玩乐,《深度工作》这本书很实在,它都是讲一些具体怎么做,能够实践,拿来就能用工具书。

践行深度工作有四个准则:
第一个准则就是深入工作的六个策略;
第二个准则就是克服分心的四个策略,而且他列举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作为一个例子,他怎么样子克服分心。
第三个准则就是远离社交媒体的三个策略,比如说少看电邮、少看微信啊。
第四个准则就是砍掉肤浅工作的五个策略,
这本书就非常实用了,能够帮助我们拥有更富有效率和更有意义的人生。这个是我们说快乐的心要第一段——幸福的方法。
其实说白了就是什么?说白了就是提高你的定和慧,这个样子你就能够实现你的幸福,这个就是实现幸福的终极方法。

幸福的婚姻
我们再来看第二段就是幸福的婚姻,其实第二段、第三段它都是讲人际关系的,婚姻关系是人最难突破的地方
人啊,其实有三次出生,第一次是这个肉体生命出生,你从母亲的子宫里面生出来;第二次出生是精神出生,你一定要透过去婚姻关系,如果在这个婚姻关系里面,你还有很多迷茫,还有很多盲点,那么你这个精神生命,一定还没有真正出生,你不要让他胎死腹中。
还有第三次出生就是什么?真正建立你生命的灯塔,那就是信仰,建立真正的信仰。
不是简单说我去前面烧支香、磕个头,我以为我有信仰,我是个佛教徒,但是佛法说什么?不知道。
佛法怎么能够让我们生命提升、觉醒、开悟,乃至于圆满成佛,这个路径、实践的方法不知道,那样子你还不是真正的信佛。因为你不了解,至少了解的不深入。
所以这个是人的三次出生:肉体生命、精神生命、灵性生命。所以这个幸福的婚姻很重要,幸福主要是精神世界的美好感受和体验,幸福主要是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中实现的。
 
第二段幸福的婚姻和第三段第四种连接关系——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力量,其实都是讲在人际互动之中来获得幸福。之前我们也讲过了《禅与亲子教育》《玉耶女经学记》等等。
 
这里面我们刚看的这个书影,就是《幸福的婚姻》这本书,这本书是结婚的那个《钻石戒指》,其实她是表示两个人真正的心相通,作者是戈特曼。
 
这戈特曼他有一项很特别的本领,什么本领呢?
 
这个戈特曼观察任何一对夫妻之间,他看了观察这对夫妻,他们两个人如何互动,如何说话、如何交流等等,他只要看五分钟,他就知道这对夫妻是不是长久,会不会离婚?或者甚至于什么时候会离婚,这个人好牛,而且准确率超过91%,这个就好牛。
 
他就总结出将会离婚的六个征兆和婚姻幸福的七个法则。
 

离婚的六个征兆

离婚的六个征兆第一个征兆就是相互说话很苛刻,一开始两个人甜言蜜语,但是相处久了没感觉了,就像左手跟右手一样,所以不知不觉的相互说话都会很苛刻、很尖酸刻薄,没感觉了。
比如,一方说“哎呀,我跟你说好多遍都没用,你这个人就这样,我跟你说也白说。”这个好苛刻啊,所以当你习惯于用讽刺挖苦的语气来跟你配偶说话,而且很习惯了,大家都不觉得这有什么,这个其实就是麻木了,这个就是离婚的第一个征兆。
第二个征兆,就是你出现了“婚姻的末日四骑士。”这个是天主教的一个概念,说:世界末日时候会有末日四骑士出来。
这里面的话,就借用这个比方叫“婚姻的末日四骑士。”
第一个骑士叫批评
第二个骑士叫鄙视,就是夫妻之间都知根知底很了解以后,内心中间好轻视对方,好轻慢对方,这就一点不尊重了吧,好鄙视人家的,不是批评啊,就是到了鄙视。就是比如说,你这个人呐,做什么都做不成,这样子说的话其实就是鄙视了。
第三个末日骑士叫做辩护
第四个叫冷战,相互都好冷漠,那么到了冷战阶段,这个婚姻就好危险了。
第三个征兆就是情绪淹没,就像一个人被水淹没一样,我们夫妻之间处在这个情绪淹没的状态,两个人已经完全都情绪化了,要爆炸了,大喊大叫、摔东西、砸东西,这个其实就就是什么?完全情绪化,没有理智了。
第四个征兆就是身体指标,他讲了很多具体的身体指标,比如血压升高等等。
第五个征兆就是失败的情感修复,某一方试图去做一个情感修复,是好的时候对方拒绝,这个情感修复就失败了嘛。
第六个征兆就是夫妻之间只剩下糟糕的回忆,应该怎么办呢?这本书其实它就很实用,你就都照着去做就会有效果。

婚姻幸福的七法则之一二

作者就讲了七招:第一招就是配偶双方,要相互有越来越多的了解。

你不要说:哎呀,老夫老妻了,我们都知根知底了,我也懒得关注他,他现在干什么、他在想什么、他有什么烦恼、他有什么压力,两个人之间不关心对方,不知道对方最新的资讯,不知道对方现在想什么,在干什么?这样子其实就有问题。

所以你要不断不断地更新你婚姻的认知地图,每一天都更新,你知道你的配偶他今天想什么,他烦恼什么,他关注什么,他有哪些困境,他需要你的帮助等等,这样子其实你这个婚姻认知地图,一直在不断地更新,你了解的越多,就越不容易离婚,所以这个你与其去刷微信、刷微博,还不如去刷你的婚姻状态认知地图,这个比较靠谱。

第二招其实就是要培养对配偶的喜爱和赞美,让配偶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有成就感,这个作者讲了一个好简单的方法,但是你用就有效。
就什么意思呢?就是夫妻之间大家都坐下来,然后每个人拿一张白纸,例举你的配偶他的三个优点,他三个最值得赞美的地方,只有三个,三个肯定挑得出来的嘛,然后你就会相互说给对方听,对方当然就越听越欢喜、越听越温暖、越听越有成就感,这样子当然就不会离婚了。
所以这本书其实他说得好具体,很实用、很有效果一些方法,这个奇招啊,我们就不展开来说了。
 

本节略有调整,完整内容敬请观看视频。

文本

第四讲

 

幸福从哪儿来?从第四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来。

他人的力量
第三段就是第四层次的连接关系,我们人际关系真正靠谱的、真正成功的人际关系,就是要达到这个第四层次的连接关系,真正的连接关系,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力量和幸福。
大家看到一本书,这本书是叫《他人的力量》,我们从书里面的一个案例开始说,这个就比较好听,不然的话,听那么多理论就要打瞌睡的,看人家是怎么干,我们就能够受到启发,这个比较生动了。
这个书里面讲了一个案例说:有一个美国外科医生,他被爆出有婚外情,这个世界其实好普遍,好多人就因为这样子,然后就吵吵吵……然后就离婚了,以离婚散场。但是其实这个就双方都很失败啊。
 
这个美国外科医生被曝出有婚外情之后,同事们都远离他,然后妻子也准备跟他离婚,儿女们也没有以前那么尊重他,他受不了这样子的打击,他内心里面太烦恼了、太苦闷了,他就来咨询这个心理医生,就是这个书的作者了。
 
然后他一直在心理医生面前表态,一直发誓一直发誓,我一定要改,我决定改掉这一切,我每一天下班都准时回家,我再也不跟这个女人见面了等等,表达了好长好长时间的决心,越说这个心理医生的心就越往下沉。
 
等他说完了,这个心理医生说:“完蛋了,完了你肯定会失败。”这个外科医生吓坏了,很惊讶,他说:“为什么?我说的这些我真的能做到呀,你为什么还说我注定会失败,我肯定会失败呢?”
这心理医生说:“你客观冷静一点,你回忆一下,你当初为什么会出轨呀?”
然后这个外科医生他就很老实的说:“我在婚内出轨是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能量快枯竭了,我很孤独很孤独。”
心理医生就说:“那么你要寻求你妻子的帮助啊!你在婚内跟你妻子的沟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你才会觉得很孤立、很孤独,你自己快枯竭了。你现在不是一直发誓你要干嘛,不要不断地给自己加压。”
 
 
这个社会为什么那么多小孩子好脆弱呢?老师批评一下,哦,“砰”跳楼,从楼上跳下来。为什么?或者好多成年人会有抑郁症,为什么?
 
因为这个时代节奏太快了,大家不知道去寻求更大的帮助,一直在给自己加压,节奏本来就快,压力本来就大,然后我们还要不断不断地压着自己,让自己更优秀,所以其实你内心就会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压力山大。
 
所以我们要学的是什么?我们要学的是去寻求,至少从你的亲人开始、从你的朋友开始、从你的导师开始,从他们这寻求到真正的帮助、真正的支持。
 
那么你要去寻求你妻子的帮助,共同找出婚姻触礁的原因,一起来努力,一起来改善。
 
你长期都感觉到内心很孤独,说明你的妻子,虽然每一天都在你身边,但是你的心没有连上她的心。譬如完全没有连接的wifi。
 
所以说虽然她一直天天围绕在你身边,但你还是孤独,为啥呢?因为你们两个人的心没有连接。
 
所以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其实两个原因要么就是情感给予受阻,要么就是情感接受无能。人与人的连接一定是双重的,你既要接受又要给予,你既要给对方爱,又要接受对方的爱,这样子的婚姻才会长久。
如果你只是给予,那你一定会枯竭;如果你只是接受,你一定是依赖。你就会像活在那个笼子里面的金丝雀一样,你只接受、依赖,就不靠谱了。所以你既要接受也要给予,而且要很充沛,这样子才是正常的好的婚姻关系。
 
不然无论你是情感给予受阻,还是情感接受无能,都会导致到问题。所以你要寻求你妻子的帮助,你要寻求你其他家人的帮助,你要寻求专家的意见和帮助。
 
你和他人人际相处的水平如何就决定了你是否有一个幸福的生活环境。你人际交往的水平高,你周围的人都能够给你能量,你越来越省事,越来越快乐,越来越幸福。
 
而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只有从你这边得到你不断地给予,你就会越来越疲惫,越来越精疲力尽,越来越枯竭。所以这本书叫做《他人的力量》。
我们怎么样子从我们身边人之间我们实现互动?我既不是单纯给予,也不是单纯接受,我们有一个高质量的互动、能量的交流,心与心的连接。
 
所以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讲四个层次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才能达到第四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

开发和拥有爱的能力
有人就会纳闷说:师父啊,你今天怎么会讲这些什么“幸福的婚姻,”然后又来讲说遇到离婚的危机怎么办呢?法师应该讲佛经才对。
 
但是你知道吗?佛陀的智慧在任何时空之中都能运用。如果大家现实的问题你不能去运用,你一定没有学通啊,你一定是不靠谱。
《维摩经》很好,《维摩经》是特别高地讲了义大中观见的这个智慧、究竟智慧的一本经书,特别好。维摩大士与文殊师利对话的时候就说过,这句话很重要,就是“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
 
好多人他有一个思惟定式,他认为诸佛的解脱那是很崇高的,是很圣洁的。他认为这个众生的心行,是不断烦恼很污浊的、很肮脏、很卑下的,你有没有看到二元对立,一位高高在上,一个是低到尘埃里面去。
 
但是其实诸佛他怎么可以成佛?诸佛的解脱他要就是这个尘埃里面、在这个淤泥里面、在帮助众生,从这个困境之中解脱出来,要能够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里面来成就菩提,这个才是究竟的,这个才是不二法门,这个才是圆融究竟的智慧。
 
淤泥里面能够开出莲花来,污泥里面能够开出优钵罗花,圣洁的白莲花出来。
众生烦恼伤痛很难透过去的地方,就正是诸佛菩萨以智慧和大爱度众生的地方,所以我们要从这里面来利益众生。不然的话,大家听好多佛经作为知识记下了,回去转头忘记了,不知道说什么,这个有用吗?
 
你要知道现实你的痛点,你最容易伤痛的地方,你内心其实最迷茫的地方,而又没有办法去启齿的地方,这样子我们需要去照亮它、穿透它、生起智慧来,人生更幸福、更轻松、更快乐、成就更大,这样子才是关键。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不要用自责的方法来疗愈伤痛,不要用自责和悔恨的方法来解读伤痛、疗愈伤痛,那样子的话伤痛很难疗愈。
 
你看那个出轨的外科医生他就是这样子的,他一直在自责,他一直在悔恨,他一直在我干了件天大的坏事,我在婚内出轨了,一直在悔恨之中,然后一直表决心,一直要怎么样怎么样,有用吗?没有用啊,很难疗愈伤痛啊。
 
所以不是要用自责和悔恨的方法,而是要用什么?要帮助他开发和拥有爱的能力,这样子他才能够真正与妻子、建立真正的连接关系,用爱才能够疗愈伤痛。
并且来说,这个经历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你经历过了,你这个疗愈的过程,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最宝贵的智慧。
 
这种疗愈的智慧,会内化到你自己的那个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中间去,而且你将来你连夫妻关系,这么亲密最难觉醒的地方,你都能觉醒的话,你跟其他世界上任何人你都会很好相处。
因为最难的地方你都能够透过去,所以你就能够自如地运用,这个就是真正地获得和掌握,获得幸福,掌握智慧,这个才是活生生的智慧,这个才是持续不断地越来越大的幸福,从幸福走向更大的幸福。因此《维摩经》才说:“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
 

如何寻找问题的根源?
我们来回到这本书的核心,就是四个层次的人际关系。我们就看我们自己是在哪个层次,你就能够知道你好多问题的根源就在这儿了。
第一个层次就是孤立状态。
人际关系之中情感连接,同时有给予和接受,那么孤立状态就两方面都有问题,给予和接受都有问题。你既不能收进来,也不能流出去,这样子当然你就会越来越陷入到一个孤立状态。
 
要么你就情感给予受阻了,要么你就情感接受无能了,所以那个时候,虽然很多很多人都围在你身边,但是你没有连接上他们的心,你就不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还有可能变成不断地损耗,不断地流失。这个就是最糟糕的一种人际关系——孤立状态。
 
第二个层次就是坏的连接关系。
比如说父母对儿女有过高的期望,爱挑剔,就会把人引入到第二层次之中。在公司里面也一样,如果上司对部下期望值过高,而且很挑剔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这样子的话你总是挑他的毛病,你的那些部下、你的那些团队,大家越来越没有自信。
 
你知道吗?他们的能力被你压抑住了,这个就会成为问题,然后你自己越来越累。一开始你觉得他们因为都不够优秀,所以我要追求完美,我是完美主义者,所以我不断地挑他们。
 
等到以后变成他们干脆不思考了,他就等你发号司令,反正我不要对这个事情负责,反正你怎么说我怎么干,干好干坏是你的责任,这个你就死定了,你会越来越累,对吧。所以这个就是第二个层次的人际关系——坏的连接关系。
比如说,处在第二层次坏的连接关系中父母与儿女相处,就会使儿女缺乏自信,自我怀疑,那样子的小孩子他会有个什么表现呢?那样子的儿女他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他内心里面有个伤痛,他一直觉得父母不够认可他,他走出去也不够自信。
 
所以在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之中,你怎么发现你处在一个坏的连接关系之中呢?你就观察一下,如果你发现你自己的自信心越来越萎缩,而且做事情你越来越没有自信,你越来越往后退缩,越来越不敢承担,你一定是处在第二层次,坏的连接关系之中。
 
 
第三个层次就是虚假的良好连接。
从现象来看它是跟第二层次是相反的。第二层次就是有人整天都在骂你,第三层次就是虚假的良好连接,恰恰相反,有人整天都在哄着你,整天都在让你开心。
 
他为了你事无巨细,都去遮风挡雨,就让你活在温室里面,渐渐地就会产生依赖和沉迷,就不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所以父母亲过度的对儿女事无巨细去包办,一定是处在这个虚假的良好连接。
夫妻之间如果过度地去为他遮风挡雨,也是这个虚假的良好连接,你就会让被你保护的这个人,他不能够发展出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还会越来越萎缩。
 
怎样判断自己的人际关系处在第三层次当中是虚假的良好连接呢?如果你沉迷于上网,如果你每一天都沉迷于去玩那个“王者荣耀”,如果你沉迷于去逛街购物,其它的你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你就处在第三层次的人际关系之中。
 
而且这个一、二、三层次的人际关系,它会不断地循环,你好难出去,除非有人点醒你,或者你自己悟过来。那么有些人的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不断地在一、二、三,这三个层次之中在不断地死循环,叫环游啊。
 
死循环跳不出去,为什么?你看第二个层次坏的连接,批评你的人你觉得很讨厌。第三层次虚假的良好连接,你觉得那些虚头巴脑哄你的人,你也觉得很无趣、很没意思,所以你又回到了孤独,又回到了第一层次——孤立状态。
 
所以你有没有看到,孤立了,你就愿意去找个人连接,连接上那个坏的、一天在骂你的,这样子不断不断地在循环,一、二、三不断地在循环。
 
所以前三个层次的人际关系,总是在消耗我们的能量,不管你是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层次的人际关系,都没有建立真正的连接,都是在不断地消耗我们的能量,不能够使我们感受到幸福。
所以这个世界真正幸福的人,只有自己的心知道,不然的话就会出现什么?有人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面哭,不愿意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但是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你坐在自行车后面笑,那是真正的连接吗?恐怕也是未必吧,很有可能是第三层次是吧。虚假的、良好的连接,这个其实要在这里面透过去,这个就是修行的地方。
 

真正的连接关系才是我们需要的

第四个层次的人际关系,才是我们需要达到的。第四个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你和任何人相处,都处在一个真正的连接关系之中,既有给予又有接受。
第四层次的人际交往具有三个特征,也就是互相关心,说实话,富有建设性。这三个特征说起来好简单,但是你要做到其实好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人点醒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子就能够充分地调动双方的热情、思想和心灵。
 
你就真正地跟任何人交往,你都会是一个全方位的交流,即有色蕴、受蕴、想蕴,每个层面的交流都有,给予和接受都有,这个才是真正的相互支持,成为不断走向觉醒的菩提眷属。
其实我们看一下所有的那些超级牛人,他们都会有完美的搭档,比如说,你看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因为这两个人他们都知道多元思惟模型,他们两个人就不是单一的,不是只掌握几种,而且两个人都很有智慧,都是智慧老人,所以他们是完美的搭档。
 
其实他们就处在什么?第四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之中。所以我们交朋友要建立真正的连接关系,其实中国的古老智慧早就说了,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悟它。
 
比如孔夫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直——朋友很正直,他就说实话,就是有建设性的批评。朋友之间不是不能提批评意见,而是你要是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是为了对方好,为了这个事情做好,而不是破坏性的批评意见,不是在旁边讽刺挖苦,说风凉话,那样子是破坏性的。
 
所以这个友直、朋友很正直,有建设性的批评很重要,我们要保持100%的坦诚去跟朋友提意见。我们是个团队,我们相互之间说话,要100%的坦诚来提意见。
 
不是不提意见,不是和稀泥,同时要有100%的尊重,不是讽刺、不是挖苦、不是轻视对方、不是嘲笑对方,所以有这两个100%就差不多了,这个就是真正的、有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很正直,100%的坦诚,100%的尊重。
 

建立真正的连接关系要掌握四个要点

那么怎样子才能够建立第四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呢?
要掌握四个要点:第一个就是主动求助,你主动说出你的困惑、你的烦恼、你的弱点,然后来主动寻求帮助。第二个就是主动暴露需求。
 
第三个就是要避开百慕大三角形。这个百慕大三角都知道,飞机、轮船、跑到百慕大里面,莫名其妙就失踪了,不见了。
我看到一个新闻是多少年之后说:原来有一个飞机,突然间飞到百慕大不见了。好像二十多年以后,突然之间又停在美国的某一个机场,好奇怪。其实这个百慕大三角,我么如果要想有真正的连接,有第四个层次真正的连接,这样子良好的人际关系、朋友关系,我们一定要避开百慕大三角。
比方说,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尤其重要,在家庭里面也尤其重要。在团队来说,比如说A和B他们两个有矛盾,比如说这个财务部门的,这个是搞建设部门的,他们两个人之间不能直接沟通。
 
A和B不能沟通,他们两个人有矛盾,也互相不信任。那这个A就来跟这个C来说,希望这个C来告诉B,这个就有问题了,为什么?真正需要连接的真正需要沟通的是A和B。
如果你只有一个,这个A去找一个C呢?其实这个C如果他偏听偏信,他支持这个A,这个A就不会进步了,他不会想到自己的盲点,而且越来越固执,他不能进步了。而且A和B就撕裂了,你这个团队还是个团队吗?就不是个团队了。
 
所以作为领导者尤其要注意,两个部门、两个人之间,如果有矛盾让他们直接沟通,坦诚相见。不要过度地介入,噢,等你拍板,拍完板以后大家都怎么干,大家都抬头往上看。
尤其是大的组织,都是个深井状态,每一个部门都是一口井,相互之间没有什么联通,所以这个团队就越来越弱,大家都干嘛呢?大家都坐井观天,头往上望老大怎么发号司令,我去干就行了。
然后一个是领导者会越来越累,而且这个事情效率会越来越低,会做得越来越慢,相互之间误会越来越深。所以团队千万不能够部门与部门之间都变成一个一个、一口一口的深井,这个就不对了。
 
应该都建设成为人与人之间都是第四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这样子就对了。这样子我们就越来越有力量,事情越做越好,越做越大,这个是一个关键。
不然的话,这个A与C那个虚假连接,它其实就是什么?有没有看到这四个层次这个呈现,A与C它其实是个虚假的良好连接,对不对?A与B其实就去到一个孤立状态,第一个层次的连接,撕裂了,对不对?
 
所以你就在里面绕,绕不出去了,这个作为团队特别重要,怎么去做团队建设,这个才是关键。你讲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什么什么考核工具,都没有什么用。
 
人与人如果心不相通,说一切都没用,要让心与心像wifi一样连起来,这样子就是靠谱的。所以这个人际关系就不会被破坏。
还有中国家庭常见的一个例子。婆婆跟媳妇两个人有矛盾了,这A与B有矛盾对不对?那就跟C、就跟谁说呢?婆婆跟儿子说,媳妇跟丈夫说好了,这个麻烦就大了是吧。
 
婆媳之间都不直接说,都是通过第三方来说,这个家庭你说能和谐嘛,这家庭能幸福吗?不靠谱啊。所以我们要建立幸福的人际关系,说白了一个家庭、一个工作单位、这个是我们幸福的主要来源对不对?
 
你跑到灵泉寺来禅修四天觉得好幸福,但是只有四天而已,其他时间怎么办,对不对?所以我们要让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成为幸福的连接关系,真正的连接关系,这个才是靠谱的。
建立真正的连接关系的第四个要点,就是学会选择值得信任的对象。这个当然好,这个是在我们现在比较浅的层次上说了,如果你是真正的修行有成就的菩萨,你当然就应该有教无类,应当普度众生了。
 
但是我们刚初初开始呢?恐怕我们还是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值得信任的对象,那些讲了很多具体的标准,所以我们建立这个第四层次真正好的连接关系,幸福的连接关系。
 

成熟的两个标准

它一定就会有五个好处,第一个就得到以自律为基础的自由,我们明天会讲到《少有人走的路》这一套特别好的书。
作者泰克,他有六本书被翻译过来了,但是其实就是一个主题,还有他也引用了其他的笔记的人际沟通专家和心理学家,也另外出了两本,但是所有的都是围绕一个事情,就是什么是真正的成熟?怎么让每一个人不断地走向成熟?
那么成熟有两个标准:一个就是学会自律,第二个就是学会真正的爱,拥有爱的能力,这是第一个好处。
第二个好处就是自由等于责任、等于爱,当你拥有自由的同时,你也必须要承担责任,而这一切都是出于爱。
第三个好处就是在关系之中,在这个人际关系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进步,能力各方面,认知维度都在不断地进步
第四个就是促进成长。比如说我们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讲到一个矩阵,矩阵里面讲到说:“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种事情我们要放在第一位去做,才能够促进成长,我们不要老是把时间耗在处理那些好容易处理,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控制是问题根源

第五个好处就是能够内化
 
比如说父母把自己优秀的价值观,内化到孩子身上,你就不要用控制的方法,去关心孩子的成长,而是用完全信任的方法,因为你已经内化了,已经把你的儿女内化出了特别好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所以父母跟儿女一定要共同成长。
你对孩子就能够全然的信任和支持,而从不控制,你为什么要控制他,因为你不信任他,你不信任他有自己能够独立自主的能力,然后儿女就老是想摆脱控制,然后青少年叛逆期就出现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小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父母明明那么爱他,为什么儿女感受不到,因为父母用控制的方法,这个就成为问题了。
我们从来不去控制他,我们只是对孩子有全然的信任和支持,靠什么?靠让我自己更优秀,然后把我的这个优秀基因、把我的这个认知维度,把我的价值观传递给他,内化到他的思想里面,内化到他的血液里面去。
 
你放心,你的儿女一定很优秀,他内心一定没有什么阴影和伤痛,而且你这个家族会越来越兴旺。因为一代优秀,再传承下一代;下一代更优秀,再传承下一代,这样子这个家族不就越来越优秀了,所以靠的是这个。

所以这个幸福不要认为是一个好简单的话题,或者只是一个很空洞的、很虚无缥缈的一个词,只是哄人家开心的,不是这样啊。
 
它有很多具体要做的事情,而且都是很接地气,跟你的幸福程度息息相关,跟你的子孙后代、跟你的儿女、跟你的员工、跟你的团队的幸福程度都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要讲一些特别实在的怎么做,把道理要讲透,把做的方法要讲透,光说怎么样不说怎么做到,那个基本上就不靠谱了,所以这个就是怎么做到的具体方法。
为什么很多人都患有抑郁症呢?因为时代变化太快了,我们不断不断地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但是我们有一个盲点,我们甚至有一个盲区,我为什么没有想到从我最亲近的人那里去寻求帮助呢?我为什么不真正地从我的导师、我的团队那里去寻求帮助呢?我为什么要一个人自己压着所有的压力呢?这个不靠谱。
 
 
所以幸福从哪儿来,从第四个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这里面来
这时候我们更应该要看到他人的力量,与他人建立第四层次真正的连接关系。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每一座寺院、我们的每一个团体、每一个团队,都要建立第四层次的真正的连接关系——幸福的连接关系。
 
这个就是真正地创造幸福人生,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讲《禅与幸福人生》,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了。
祝福大家福慧增上,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本节完

文本

第五讲

 
人这一生,他这一辈子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样是归宿感;第二样是价值感。
莲师祈请颂
我们先修一下莲师祈请文
吽  
欧坚意吉努向参 巴玛改萨东波拉
雅参确革俄珠涅 巴玛炯内写思扎
科的卡卓忙白果 切吉借思达助吉
新吉拉起谢思所 格热巴玛色德吽
嗡 阿 吽 班扎尔格热班玛色德吽
诸位善知识,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殊胜的菩提心。我们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我们这次禅修讲座的主题是《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昨天我们讲到了第一个主题,就是人生的成功,物质世界的成功,关键是需要我们提升见识,提高认知维度。接着我们又讲了我们在人生之中精神世界要成就幸福快乐,就需要我们要能够在人际关系之中,要能够达到第四层次,就是建立真正的连接,我们才会获得幸福和快乐。
第二个主题我们怎样来建立第四层次的真正连接,我们讲了四个方面,前面三个方面就讲圆满了。
接着就是要讲第四段就是迈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书影,这个书影是《少有人走的路》一、二、三册,总的标题都是《少有人走的路》,这套书在全球的阅读者超过了一千万人,第一册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第二册副标题是《勇敢的面对谎言》,第三册就是《与心灵对话》。这三册作者都是美国的斯科特·派克。

自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
第一册他主要讲什么是真正的成熟,一个人其实心智成熟是最关键的。
真正的成熟是学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学会自律,第二件事是学会爱。
那么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的工具
 
自律有四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延迟满足感。书里面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说有一个人他总不快乐,就来咨询派克,派克就跟他一起吃东西,吃奶油蛋糕,他就发现他有一个小的行为习惯。
 
就是什么呢?总会把蛋糕上面的那个奶油先全部吃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再吃其它蛋糕,他就发现原来的问题从这儿开始要解决,为什么呢?
 
你不能够延迟满足感,你总希望把最快乐、最容易、最好的事情,马上一个人全部得到,难题留在后面,这个就是不能够延迟满足感,所以感受不到幸福。
 
第二个原则就是承担责任。其实人类的很多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大多数都是责任感出现了问题,就会有两种极端:一种极端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就像什么?就像那个祥林嫂一样。
 
祥林嫂她那个叫神经官能症患者,她把一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她认为这都是自己的责任。还有一种就是另一个极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人家头上去,跟自己没关,这个叫人格失调症患者。
所以神经官能症和人格失调症都是人类相当的一个群体,都会或多或少有这么一个问题。那么人格失调症患者就会认为说,这个都是别人的责任,都是别人的错,怎么可以疗愈?
第三个原则就是尊重事实、忠于事实。不要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放,你要看客观事实,它真实相是什么样子?
第四原则就是保持平衡。自律的原动力就是爱,学会爱,因为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能够建立起自律来,因为我们学会爱,爱是能够推动我们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主要方法。

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然后,第二册是《勇敢的面对谎言》。谎言的本质就是要掩盖真相,因为他不愿意承担和解决问题的,不愿意去承担面对和解决问题的那种痛苦。
 
我们要面对问题,要直面问题,而且要解决难题,当然我们是要经历过一段痛苦的,但是他不愿意去承担这种痛苦,所以他就用谎言来掩盖。
 
你不解决问题,那么你就会成为问题,这个是派克在这个书上的名言,你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作者派克就说,心理治疗就是鼓励说真话的游戏。
 

与心灵对话

第三册就是《与心灵对话》。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人生是一场修行;

第二部分就是心灵探索;

第三部分就是寻找自己的归宿。

心灵探索包括了心灵成长的四个阶段等等。

斯科特·派克是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书影响了世界各地以千万级来计的人。

比如说,你看我们这个樊登读书会,这个樊登就把他去年讲解过的那些书的书稿,就印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做《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其实就是仿造《人生是一场修行》来定这个题目,看起来这个书名好像有一点心灵鸡汤的这个样子,但是其实满满的都是干货。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斯科特的作品还有:
《少有人走的路》第四册——《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成长》,《少有人走的路》第五册——《寻找石头》,以及《少有人走的路》第六册——《不一样的鼓声》,译为中文的主要就是这六本书了。
 
还有以斯科特·派克的作品作为一个基础,在全球范围之内遴选了一些心理疗愈方面的一些特别好的作品,翘楚之作。
 
比如说就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第四册,我们看到这个书影,就是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的《心灵地图》。
 
还有就是系列二,就是德国的一个著名心理学医生,她是一个女医生斯蒂芬妮,她著有《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我们可以看到两张图,就是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这个阴影小孩和阳光小孩,其实就是这本书主要的内容,主要讲的核心内容。
 
“内心的小孩”是童年印记的一个比喻,用来比喻性格当中由潜意识控制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往往跟他少年时候的成长经历有关。

尊重爱

再来看就是《生命的重建》和《心的重建》,作者都是露易斯·海。
 
这个露易斯·海美国女作家,她特别精进地学佛修行,她这个两本书都特别有影响力。《心的重建》其实就是能够疗愈伤痛的,主题就是能够让人从伤痛中间走出来,从阴影中间走出来。
 
每个人一生之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失去,其实我们很多的伤痛都是因为失去,而我们对那个失去的有执念而引起的,我们最关心的、最注重的、最看中的那一部分,突然之间失去了,所以我们从那个伤痛之中走不出来。
比如说失恋了、离婚,比如说亲人过世了等等,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巨大的伤痛。那么如何走出失去的困境疗愈自己?这个是《心的重建》这本书的主题,这本书的前提其实核心就是要学会尊重爱,所以就是这三个字:尊重爱,而不是尊重痛苦。
很多人其实在面临失去以后长期走不出来,是因为他认为这件事情,难道不应该痛苦这么长时间吗?我的亲人都走了,我然后没多久我就开始很开心了,我不是没心没肺吗?难道不应该痛苦那么长时间吗?
 
我们讲个例子,就是有一个失独家庭的妈妈,就一个独生儿子,但是这个独生儿子,二十岁多一点点就因为车祸走了,而且她这个儿子走了以后,已经去世超过十年了,她还是走不出来。
 
她每一天还是表情呆滞,说起这个事情还是会撕心裂肺,而且更大的问题是她不愿意走出来,原因是她觉着走出来了,意味着对儿子的背叛。
 
她心理的一个设定就是我怎么能够过好日子呢?我的儿子都没有了,你现在要让我开心,要让我过自己的生活,这个不可能,我那样做是对不起我儿子的,她一直就卡在这个里面出不来。
 
 
这种状态其实问题就出现在四个字:尊重痛苦,而不是尊重爱。
实际上,这位妈妈她应该拥有的是她跟她儿子之间爱的连接,这个才是她真正应该拥有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她过去是因为她和她儿子之间有爱的连接,那么她现在呢?不是尊重爱而是去尊重痛苦。
 
其实真正应该要保持的就是建立一个真正的连接——爱的连接,这也是她真正拥有的她跟孩子之间,爱的力量不会因为死亡而减弱,她儿子这个肉体、这个躯壳已经消亡了、已经走了,但是这位母亲跟她儿子之间这个爱的连接一直存在,所以这个才是关键。
这样子疗愈以后,她就真正迅速地就走出来了,这个是我们广东的一位居士她的这种遭遇。
原来没有学佛之前,她一直就卡在那个点上,她一直在尊重痛苦,她一直没有察觉到自己的盲点,现在知道我们要拥抱爱、要尊重爱,这个才是关键。
 
你要尊重爱不被痛苦绑架,你是为爱而继续活着,而不是为了惩罚自己,而这么行尸走肉活着,只有你继续为了爱而继续活着,才有可能实现心的重建。
 
所以这本书,其实你读的话会比较沉重,因为讲的都是那些失去,怎么样子从那个失去的痛苦中间,怎么走出来?怎么样子走出那个困境?
 
所以这本书能够疗愈痛苦。比如说疗愈失去亲人的痛苦了,疗愈失恋的痛苦了,疗愈离婚的痛苦了等等,而且会从根子上面去得到真正的疗愈。

生命的重建

露易斯·海她更早的一本书是《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主要就是讲她自己的,她自己怎么走出困境,其实她这一生是很不顺利。
 
她父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然后她母亲又给她找了一个继父,那时候她还才两岁多,然后她长到三岁,因为母亲和继父都出去了,她在家外面玩耍就给邻居,一个喝醉酒的、一个六十五岁的老汉又强奸了等等,然后她又得了癌症,这人生整个一辈子前半生都很灰暗,都很不顺。
 
她怎么样子变得越来越强大,怎么样走出来呢?所有的智慧都来自于她学佛以后,写的这本书《生命的重建》。这是一本老书了,好久了。
 
《生命的重建》总共有十五章,特色就是每一章最后都有一首诗,比如说你看她这个第一章我所相信,最后这首小诗就说:“在我们无限的生命中,一切都可以很完美,只要我们照着正确的指导去做,佛的高超力量每天都在一旁帮助我们,我们要放下不必要的执著,以佛的知见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
还有第二章最后的小诗就说:“我站在无限的生命中,一切都那么完美,我随时都受佛菩萨的保佑和指导,可以向内心深处探索,也可以向往事寻究,我扩展我对生命的认识,我不是一个小人物,我要超越于无知无识,明白佛力以及宇宙的奥妙,我完全接受自己,喜爱自己,在佛的引导下一切都那么完美。”
第三章最后的诗“我站在无限的生命中,一切都那么完美,过去你对我没有威力,因为我肯改变和学习,我认识过去,知道它自有它的必要,它把我带到今时今日,我也决定由此时此刻开始把我思想的房屋清洁,快、慢都没有关系,因为我已经开始,最细小的最先清洁,最容易的最先清洁,这样我便可以即时见到自己的成绩,我站在生命的历程中自觉非常幸运,非常刺激,而且我知道我的经验、我的学习都将使我更完美,因为佛在我心里引导我。”
 
第四章题目是“它是否真的?我站在永恒的生命中一切都那么完美,我再也不计较以往的缺憾,我现在选择用佛陀对我的期望观看自己,我是有佛性的,我会十分完美,我现在选择依着这种理解来改造我的生命,我在适当的地方把握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事情,在佛的世界中,我的世界中,一切都那么完美。”
第五章“我们要怎么做?我站在无限的生命中,一切都那么完美,我现在镇定的冷静的对待我的旧习惯,我决定改变,我可以受教,可以学习,我愿意去改变,我要一面改变一面觉得欣喜,每当我发现一件需要改变的事情,我就像寻找到一个宝藏一样,我看见和感觉到每一个时刻我都在改变,坏的思想再没有能力战胜我,在我的世界里我有很大的力量,佛陀也给我很大的力量,我选择善与自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那么完美。”
 

然后,我们看最后一章就是十五章“我的故事”就讲她自己的经历。“我站在无限的生命中,一切都那么完美,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在内,都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经验生命的因和果,使生命更加充沛,我选择佛,潜心学习,过去的已经过去,把握的是当下,我贡献自己,以布施的心来尽量行善,在我的世界中,一切都那么完美。”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认知,我们要认识真实相,你不要总觉得自己很卑微、很多缺陷、很多问题,其实那都是一个浮云,都是个虚妄相,你要看到的就是本质,我的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所以直接从佛的知见,从这个里面来看这个世界、来看人生,当然你就会获得真正的幸福,生命就会强大有力量。
露易斯·海她帮助了千千万万的人改变了健康状态,因为她自己就得过癌症、肿瘤,而她自己疗愈了自己,她也帮助了很多人改变了健康状态,然后提升了生命质量。所以这位伟大的女性,被世界各地的媒体称为接近“圣人的人。”
 
所以她的这个作品翻译成为二十多种语言,全世界都在传播,所以大家都很赞誉。

这个两本书就是《爱的重建》《生命的重建》,《生命的重建》二十多年前就译为中文了。还有一本好书就是《恰如其分的自尊》,就讲构成自尊的三大支柱,一个是自爱,第二个就是自信,第三个就是自我观。
首先是自爱,自尊的三个支柱之一,自爱就是无论你表现得好,或者表现得很糟糕,你都值得爱和尊重。如果小时候不能够在家庭之中获得爱的滋养呢?长大以后就会变得多疑,攻击性强。
第二个支柱就是自信,就是认为自己有能力在重要的场合,采取最恰当的行动。
第三个就是自我观,看待自己的眼光,如果一个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的,就会成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就能够让人经受住各种考验,各种风雨、各种惊涛骇浪、各种挫折都能接受。
其实人这一生,他这一辈子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样东西就是归宿感,第二样东西就是价值感。他追寻归宿感,就是知道有人爱他,追寻价值感就是知道自己有能力。
 

本节完

图片来自武汉灵泉寺

文本

第六讲

佛于多劫深思惟,见此觉心最饶益,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当幸福来敲门
这个电影其实相信有些人看过了,是挺能够激励人,让人能够从那个灰暗之中走出来,依靠心的力量,依靠心的重建来获得幸福和成功。
 
《当幸福来敲门》是根据美国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他出版的一个自传,同名自传改编成的电影。威尔·史密斯扮演一个从生活极其失败,到逐步取得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他原本是一名推销医疗设备的一个推销员,他的妻子不堪忍受生活的压力,觉得跟他在一起生活太难了,所以就离开了他,先把把儿子也带走了,然后又把儿子送回来,他的人生很灰暗啊。

但是他一直不放弃,我们看到的场景,前面他站在那个篮球场上,他就在激励、鼓励他的儿子,其实也是在鼓励自己了。后来他选择了做股票经纪人这个行业,熬过六个月没有工资的这么一个培训期,他从二十多人里面就突围而出,获得了公司的一个录用。
 
我们看到他宣布录用的时候,他热泪盈眶,然后在人群中奔跑,都是一些片段。这个是讲《心的重建》,心的力量开发出来,我们都会取得成功和幸福。
如如不动
我们这次的讲座其实就是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怎样可以获得成功?
 
第二个主题就是如何可以获得幸福?
 
第三个主题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其实就是一个一级一级往上高的这么一个进程,那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其实几千年来每一代的哲人、智者都在深入的思考,其实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只要你愿意,你都会有选择权,内心能够随处作主,这个就是生命最大的自由,最终极的自由,也是生命的意义。
 
能够不被基因决定,不被环境决定,能够虽在生死中,生死不能拘束我们,不能局限我们,虽在六尘中,六尘不能染污我们,这个就是开悟。
 

既然我们有选择权了,那么我们选择做什么会最有意义呢?那个标准是什么呢?每个人有各种各样千千万万的各种选择,无量无边的选择,但是最值得的最终极的这个选择,能够绽放生命意义的、能够最灿烂的、价值最大化的、绽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是什么呢?
 
这个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但是我们要遵循一个最终极的一个标准,标准就是什么?什么东西是不动的,是如如不动,其他东西都是在变化的,都是不可把握的,都是无常的。但是什么东西才是能够如如不动的呢?这个才是最值得选择的,那么是什么呢?法身生命。
 
佛法里面称为法身生命,称为佛性,称为如来藏,称为大圆觉心等等。所以不是向外去追寻,你看比如说我们追寻财富,财富是无常变化的;我们追寻幸福,幸福也是无常变化的。
 

那么应该回过来向内,向内。在这个生灭的身之中,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在,才是我们最值得开发的,我们的最终极的一个生命价值和意义,值得开发出来的,就是把这个找到、把这个开发出来,释迦牟尼佛就是因为开发出来了,所以才能成佛。
 
历代的祖师、菩萨他们也是在这样子的修行路上。所以标准就是选择那个如如不动的、不变的,这个其实就是如来藏,就是觉悟的心,就是佛性。
最殊胜的快乐
所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是向内开发出生命的真正意义、真实意义。所以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上面就讲了一个偈子,《菩提心利益品》讲了一个偈子:
 
“佛于多劫深思惟,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其实这首诗说的是什么?佛陀在累劫之中修炼、修行的时候,他都在深入思考,我们昨天讲了深度工作,我们深度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深度思考,那么他深度思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见此觉心最饶益,一颗觉悟的心,生命醒过来,一颗觉悟的心这是最能够利益我们的,生生世世都能够让我们不烦恼,让我们真正的幸福、快乐、成功、自在自由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
 
这个根本解决了,这个根本开发了,其他的一切都会圆满,都会成功,都会成就,所以“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能够获得最殊胜的快乐,无论你求成功、求幸福、求快乐都是获得最殊胜的。所以见此觉心就是开悟,就是见到了法身生命,就是不被虚妄的化身生命困住了,就是断我执了。

我们以明心见性、以开悟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往前推就是我们从刚开始听闻到佛法、皈依一直到开悟,这一段就称为解脱道,然后开悟以后呢?
什么是菩萨道 
往后推就是菩萨道,我们从刚开始学佛一直到开悟,这个中间是侧重于自利,侧重于自己醒过来,见此觉心。那么从开悟以后是侧重于利他,我自己能够已经见此觉心了,我看到还有很多很多的有情众生在六道里面沉沦,遭受种种的痛苦,怎么可以从究竟意义上、从生命的终极意义上去帮助他们呢?
 
就是唤醒他们,我给他一点钱,用掉就没有了,我如果能够让他唤醒生命,能够去深入思惟生命的意义,这个才是最有价值的。

他就能够迅速地从痛苦中间走出来了,所以就是菩萨道。所以学佛其实好简单,她就是什么?就是以开悟作为一个时间节点,前面就是解脱道,后面就是菩萨道,就是解脱道和菩萨道,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这个第三个主题,是开发生命真实意义的道路——解脱道、菩萨道。
 
第三个主题生命的意义,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我们今天分两个部分来说:
觉醒菩提心
第一部分就是爱心中爆发的智慧——菩提心。
 
第二部分就是实修菩提心的见,修,行,果,其实今天这个讲座就更重要,因为他是讲真正的修炼了。
 
我们先说第一部分,爱心中爆发的智慧——菩提心。

佛法要注意,佛法不是一门知识,也不是教条,你不要以为佛法是好多好多的教条。佛法是一条道路,从凡夫到成佛,从迷茫到觉醒的一条道路,而且不是让你去外面去寻找,因为她本来就在那儿,在我们生命的终极意义,我们最根本的、最本源的生命就是这个,你只要看见她你就解脱了。所以佛法是一条道路。僧团就是陪伴我们走这条道路的人、人群。
 
佛,佛陀就是导师,是佛陀累劫修行看见了这条路,发现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并且走过了这条古涅槃道,是生命终极意义本来具足的,最本源的。佛陀重新发现了、走过了、实证了,走过了这条古涅槃道。
 
在这条修行道路上主要是修两个方面,阿底峡尊者来传法的时候,他讲了一个比喻,就说:“最有智慧的那个天鹅,在湖水里面游的时候,湖水里面有一些牛奶,这个最聪明的天鹅,它知道专门挑牛奶喝,其它的水不喝,喝最精华的部分。

就是指什么呢?人生苦短,我们不要在那些枝节的事情上去学习,你也学不完,你应该挑最根本、最精华、最究竟的那部分来学。
 
修行也是如此。你要走向学佛的道路、生命觉醒的道路,其实你只要学两个方面,学什么呢?学爱心、学智慧。爱心开发了,成就了,你将来会成就佛陀的报身和化身。
智慧成就了,你会成就佛陀的法身,所以也就是两方面——爱心和智慧。

本节完(详细请看视频)

文本

第七讲

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生于利他心,
由此自乐与他苦,确当交换佛子行。
 
——《佛子行三十七颂》无著菩萨

大家都很忙碌,我们来就讲怎么干,明白以后我们怎么干,记很多知识没有什么用。接着就是讲修智慧的八个要点。就两个方面,修爱心慈悲和修智慧,修爱心慈悲讲了九个要点。
 
修智慧我们讲八个要点,第一个就是修行最初的动机是什么?
修行最初的动机不是为了逃避痛苦,我们要看到更深。痛苦是无明的结果,你只是把果去解决,那是解决不完的,因为“因”还在,它会一直生出来,所以必须驱除的是无知和无明,
 
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无明的结果。所以要提升认知维度,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要提升你看世界、看人生、看生命的智慧,然后你才不会烦恼痛苦,你才能会真正生起爱心和慈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在中国来说三岁小孩都能背,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好了,就是《经典咏流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中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英文:
The sun along the mountain b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If you climb to a greater height.

这首歌知名度最高,二十个字,大家都从小耳熟能详,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关键的智慧–诸法无我
第二个要点就是关键的智慧,我们先要掌握关键的智慧,我们学智慧,关键智慧是什么?诸法无我,诸法无我的智慧,这个就是关键智慧。
学佛不是为了逃避痛苦,痛苦是无知的结果,所以必须破除无知,必须要驱除无知。而最根本的无知,就是相信自身是真实的存在,对它生起执念。
我们这个身体不过是什么?不过是荧光屏上显的一个影像,真正的不是它,要看到这个真正的“她”在生命的最内核,我们要看见的是那个,不然你如果跟那个影像变来变去,你就一直在受苦,一直在轮回,一直跟着它高低起伏,一直悲欢离合,你就生生世世都难以出离了,所以最根本的智慧,就是诸法无我的智慧。
 
我们也来通过欣赏一首音乐和道歌的方式,不然你说显空不二、乐空不二、讲一大堆还不如直接听一首歌好了。
这首《乐空不二金刚舞》,都是讲实修实证的体验,他在这个实修之中体会到这种快乐、幸福和喜悦,就自然的流露出来、唱出来这样子的歌。竹庆本乐仁波切他所写的词。
 

生出离心的智慧–暇满难得寿无常
第三个要点就是做事的智慧,就是善用工具。
比如说水平思惟——六顶思考帽。比如说多元思惟模型,比如说以指数型思惟创办独角兽公司等等。
第四个要点就是做人的智慧。
比如说不要用自责和悔恨来解读伤痛,而是要用爱心去疗愈伤痛,不要被痛苦绑架,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事不圆满,但是心要圆满。
 
我们就能够从伤痛之中走出来,做人的智慧,还要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学会自律、学会爱。
 
第五个要点就是生出离心的智慧。
宗喀巴大师有一首很短的论,叫《三主要道》。其实我们很希望能够有音乐人,把她谱成一个特别美的一个旋律音乐大家来唱,这样就会印象更深刻,在这个中间来禅修。
 
《三主要道》之中就说“暇满难得寿无常,串习能除此生欲。”你对于今生今世的留恋、执念和贪著,怎么可以让你放下呢?能够让你不执著呢?就是两个法“暇满难得寿无常。”人命很短暂,而人身又很难得,不要做那些没有什么大意义的事情。
业果不虚轮回苦,勤思消除后世贪。”你对于后世希望说生人间、生天上,这样子去享福,这样子的一个执念,怎么可以放下呢?也是要修业果不虚轮回苦,要观察业果不虚,六道轮回哪怕在天道,其实最终也是要堕落的,所以对于来生的这种贪执也会消除。

“ 修已于轮回盛世,不生刹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当然这个对很多人来说理论上明白是可以的,要做到还是有点难度。

闻所成慧

第六个要点就是成就智慧的三种途径,也就是闻思修三慧。

我们怎么可以开发我们的智慧呢?怎么能够驱除我们内心的无知和无明呢?有三个途径,一个是听闻,多听、多学,我们昨天讲到了深度工作,其实还需要深度学习,不要学那些肤浅的、要深度学习。

然后要自己独立思考,佛法历来就强调要小疑小悟,大疑大悟,其实就是你自己要经过自己深度思考过、论证过这样才接受。那你的选择权就存在,而不是盲目地信。

 

然后就是修慧,自己还要去实践它,去把它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自己证到了、实践了,内心中间真的是心悦诚服,而且成为你的价值观,融化到你的这个认知体系中间了,这样子就是开智慧的三个途径,闻、思、修三慧。

 

 

安慧论师的故事

我讲个安慧论师的故事好了,印度有一位菩萨,瑜伽行派的一位大德就是世亲菩萨。世亲菩萨他造了一部很重要的论,叫《俱舍论》。世间通俗地也叫《聪明论》,他造完以后他每天都来读,每天把自己写的偈颂啊,在自己的寮房里面去读。

 

然后有一只鸽子,也就每一天定时定刻等到他来读《俱舍论》的时候它就飞过来,飞到他的这个屋的梁上去,听世亲菩萨来读这个《俱舍论》的偈子,读完以后它又飞走了,天天如此天天如此,它整整就听了一年,每天都会听一段,重复重复的听……一年之后它不来了。

 

因为世亲菩萨是圣者,他就能够打坐入禅定观察,这鸽子,我都习惯了它每一天都准时飞到梁上听我读《俱舍论》,怎么没来了,他就发现原来这只鸽子死了,寿命到了,去哪儿了呢?

 

这只鸽子它已经转生为人了,就在距离寺院两公里多一点的,一户特别好的、特别富贵,而且学识很高的一户人家就投生,做那户人家的一个小男孩,菩萨在禅定之中就观察到了。

 

等到这个小男孩满月的时候,世亲菩萨托着一个钵,出家人原来的寺院是不做饭的,每天早上出去托钵,早上吃一顿、中午吃一顿就好了,托着这个钵就专门挑那户人家上门去了,然后主人当然很欢喜,世亲菩萨来了,赶紧跪下迎接,然后把饮食装在钵里面。

 

菩萨说:我不单单是为了化一钵饭啊,我还要跟你化一个人,就是你今天满月这个儿子,我希望他长到七岁,你能够送到寺院里来跟随我出家,他的根器非常好,这户人家也很通情达理很欢喜,虽然有点不舍得,但是满口答应了。

 

果然七年之后,就把这个小男孩送到了世亲菩萨的这个寺院,菩萨就给他剃度做个小沙弥,七岁就做小沙弥。这小沙弥有一项特异功能,什么功能呢?他能够把整个《俱舍论》从头背到尾,他原来做鸽子的时候就已经听到好多遍,所以这个很好,我们不会比不上一只鸽子吧。

我们多听,我们现在可能未必很理解,但是我们将来会特别印象深刻,这个就是闻所成慧,这个就是安慧论师的故事。

世亲菩萨晚年他造了很多论,晚年时候他造了一部《唯识三十颂》,但是还没有来得及给她作注解、作解释他就往生了,他就生到兜率内院净土去了。

 

所以弟子们就担心说,如果我们现在不挑几个最优秀的师兄弟把她解释一下,后面的人就会乱解歪解,怎么办呢?所以后来就形成了好多好多的一些注释。

主要的就是两个流派:一个就是护法论师,也是世亲菩萨的弟子,护法论师作一个解释,以后就传到中国来了,就是什么?就是玄奘法师就传承了,玄奘法师有个很重要的著作叫《成唯识论》。

 

《成唯识论》其实就是糅合了以护法论师解释《唯识三十颂》的解释为主,总共有十家论师,主要的就是护法论师,所以我们这个汉文版本就是《成唯识论》,主要就是护法论师对他师父的这个著作的解释。

还有一系就是我们刚刚说的,这个鸽子后来转成了小男孩,安慧论师也作了一个解释,《安慧释》也特别好,而且大家有很大的一个各自有特别好的部分,特别优秀的部分,特别殊胜的部分。

 

所以就是《护法释》《安慧释》是很重要的在具体瑜伽行派,法相唯识宗他们修行道路上具体的方法,这个就是我们讲说这个闻所成慧很重要,要开智慧怎么开呢?多听就好。

两本书–可以消除对佛教的一切质疑

这些道歌我们肯定听不懂这个金刚舞这些,什么显空不二,乐空不二、觉空不二,这个字我都认识,但是我不知道说什么?没关系,你只管听就好,或者只管跟着唱就好,这个就很轻松,把智慧种子就熏习进去。所以由此怎么来读书呢?我就建议我们大家能够组织一个读书会。

我先推荐两本书,一本就是《僧侣与哲学家》,如果我们徐鹤宁老师牵头来组织这么个读书会的话,你先读这两本书就特别好,为啥呢?这个《僧侣与哲学家》能够消除你对佛教的一切质疑。

 

不管你有什么怀疑,不管你想得多么深入,你都可以得到解释,内心完全被说服,对佛教的所有质疑都能够通过这本书《僧侣与哲学家》能够得到圆满的解答,内心中间真的开智慧,心悦诚服,所以这本书很重要。

因为这本书是两父子对话写成作成的,其实是没有文字稿的。父子两个屈膝长谈,总共谈了十天,把这个录音整理出来就是这本书了。

这个僧侣就是儿子,名字叫马修。他是在法国巴黎得到了分子生物学的博士学位,后来他接触到佛法,所以他就来到尼泊尔出家了,这个是儿子。

 

他的父亲是一个哲学家,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他的父亲在他出家以后二十年来看望他、来看望儿子,也想了解一下,这儿子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偏离原来这个人生轨道?

 

那么遥远从欧洲、从巴黎飞到这个加德满都跑来出家了,而且一出家,他不是好玩,说搞个短期出家,搞三个月不是,他就扎扎实实修了二十年,当然现在还是老比丘的身份。

二十年之后,这父亲也要解开心中的疑惑就来见儿子、来看望他,父子俩个就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一个山谷里面,就开展了一个为期十天的围绕着佛教是什么?这么一个主题来开展对话。

 

因为他父亲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所以影响很大,哲学家。而他儿子马修又是以分子生物学博士的身份来出家的,所以整个法兰西都很关注,他们父子两个的谈话,虽然在加德满都的一个山谷里面,但是整个法兰西都在关注他们在说什么?在谈什么?而且翻译出来以后,影响了整个的东西方。

这里面有个故事,这个中文翻译者赖声川,他是一个做舞剧的一个音乐人,特别有才华,他就是马修的朋友,他就主动把这个从法文又翻译成中文,所以这个96年啊,你看虽然是二十多年前了,但是这本书特别好。

 

能够真正帮我们开智慧,我们对佛教有很多的疑惑,都可以得到完美的一个解答,消除疑惑,这个是第一本书。

还有一本书就是什么?《三个朋友的人生智慧大哉问》,照样还是马修和另外两位朋友的对话,这个方式就很实在,人生的方方面面、人生的各种面向的问题和疑难,都能够让你生起新的智慧来看待它、来解决它、来突破它,也是非常好的。
 
我觉得我们组织个读书会,读一些最精华的书,这个会特别有意义。

佛法是智慧的信仰

第七个要点就是修行证果的四个阶段,见、修、行、果都是智慧,全体都是智慧,见地、修持、行持、证果都是智慧,都要依靠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信仰,不是说你信就好。

我们要特别强调两点,第一个就是要强调修和行是两个阶段修持是座上修,侧重于开智慧,侧重于消除你思惟中间的盲点,那么打坐的时候来修智慧。然后行持,行持就是座下修,你来修爱心、修慈悲,所以修行其实就是修和行,修持和行持,一个侧重于开智慧,一个侧重于修慈悲和爱心。

第二点要强调的就是要特别强调内化。佛法再好,如果你不通过修持,来融入到修行者的心识,没有融入到我们的心识中间来,那么她只是知识,你可能记住了,但是也没什么用,没什么力量,或者你转头就忘记了。

所以你要真正地去内化,佛法要内化为修行者的价值观,修行者的这个思惟方式,修行者的认知维度,这样子就能够断除无明。佛法要内化为克隆佛菩萨的优秀品质,这样子的智慧。

 

如果真正生起这样子的智慧,那么你内里的内心,你就渐渐地向佛菩萨的智慧靠拢了。你就不会再容易局限了,不会再容易生烦恼,因为烦恼痛苦的根源,其实都是无知,都是无明,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智慧。

然后在生活实践中,在修法实践中去印证她,这样子才会成为修行者的证悟、证果,所以内化很重要。只有内化了,我们才能够成就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

人生苦短,把佛法的智慧内化为我们内在的品质,我们能够开始的越早越好,能够实践的越早越好,能够听到的越早越好。所以佛法最重要的修行,就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我们刚刚讲了,她无非就是两个面向——修爱心、修智慧。而且爱心先行,为什么?你一直在看书、一直在听那是不够的,恐怕是在知识层面,你去实践她了,实践了爱心和慈悲了,这样子她真的内化为你的智慧,融入到你的血液。

八世纪的一位伟大的佛教祖师大成就者,就说过一个偈子, “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生于利他心。”其实如果你用这个押韵的诗歌,这样子的话来说,我们现在有个障啊,你要用白话说,不然感觉印象都好浅,你要说得很通俗的大白话就真正能够入耳、入心,这个就比较靠谱。

不然说起来好简单,“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生于利他心。”说的好简单,但是其实你要这么说:“世界上一切的喜悦,都来自于希望他人快乐;世界上一切的痛苦,都来自于希望自己享受。”这样子觉得就好容易听明白,需要很繁琐的解释吗?
 
幼稚的众生只管自己,佛则为他人福祉而操劳,看看这两者差别有多大。佛陀已经成佛了,众生还在轮回受苦,原因是什么?开始起点不同,认知不同。
 
为什么这个爱心中爆发的智慧如此重要?因为你修爱心、修慈悲的时候,不需要刻意去断我执,这个我执它自然断掉了,你不需要刻意去消除烦恼和痛苦,烦恼和痛苦自然它就脱落了,你的心就越来越圆满、越来越光明、越来越有智慧和慈悲爱心,充满了柔软的智慧,内心很柔软,而又很强大、很有智慧。
 
这首诗其实描绘的主题就是“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第八个要点就是证悟的目的,不是要离开这个世界,而是不再被它奴役,不再被它奴役了,不再被它捆绑了。
第三个主题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爱心中爆发的智慧”菩提心,我们就讲圆满了。

https://v.qq.com/x/page/l0921m0adns.html

文本

第八讲

恒常真实而修持,慈悲喜舍四无量,

纵然未证正等觉,亦得梵天无量乐。

以断欲行喜乐苦,四种禅定次第生,

梵天光明遍净天,广果天之四天界。

第二部分就是实修菩提心的见、修、行、果。大家看到一本书 《菩提心释密意》,这个是以龙树菩萨造的《菩提心释》为中心,来详细的告诉我们,实修菩提心的见修行。
作者殊胜
第二部分有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作者殊胜,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最受推崇的一位大德,就是印度的龙树菩萨,他是中国佛教大乘八宗共同推崇的祖师,大乘八宗共祖。
 
而且龙树菩萨他这个故事很殊胜,他长寿,因为他懂很多很多法,号称为“千部论祖”,他有怎么可以长寿的法,怎么可以治病的法,怎么可以和药的法。他就有一种长寿丸啊,他炼出来了,然后他自己吃了之后他就一直活,号称为龙树菩萨这个五百岁,他很长寿。

所以他炼出来以后,当时的这个国王也很崇信、很尊敬龙树菩萨,也皈依佛教,以他为皈依师,他也把这个炼的长寿丸给了国王吃“药丸长寿丹”,所以这个国王他也很长寿。
 
这个国王的儿子死了,国王的孙子死了,国王的重孙子也死了,重孙子的儿子还活着,也已经好老了,几十岁了 这可怎么办呢?我当国王是没有希望了,然后他的这个老婆就对他说:“这好简单嘛,你要知道老国王一直在原因是龙树菩萨的药丸长寿丹起作用,你要真正解决问题,除非龙树菩萨死了,你才有机会做国王。”所以他果然就听进去了,他就跑去要杀掉这个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在山里面打坐,我们去印度朝拜过南印度,就知道那个地方现在已经是个水库了,印度政府要灌溉农田,把好多山出口那里拦起来,就让它蓄满了水,所以龙树菩萨的寺院就变成水中间一个岛,我不知道你们去过没有?南印度。从海得拉巴那边过去就比较近了。
 
这个人就跑去拿着刀,就砍龙树菩萨这个脖子,砍着就像砍在钢铁金属上一样哐哐响,但是就没断,后来龙树菩萨微笑着很慈悲告诉他说:“你别砍了,不要白费力气了,我告诉你我没有那个业力,你不可能杀死我。”然后就很慈悲问他说:“你到底要干嘛呀?
 
你为什么要来砍我呀?”然后这个重孙子的儿子就说:“哎呀,菩萨呀,你自己长寿也就好了,你还给老国王吃,搞得我们都没有机会去做国王、去继位,所以我觉得不痛快。”龙树菩萨说:“好简单。”然后他又跟龙树菩萨说:“你不是菩萨吗?众生求什么你要满足呀,我现在什么都不求,我就求你的脑袋。”

龙树菩萨好慈悲,说:“可以呀,没问题啊。”他说:“不过你刀砍不了,”怎么办呢?我告诉你,你看旁边有茅草,他折了根茅草说:“我无量生以前,我还有一点微小的业没有消掉,我打坐的时候曾经砍了很多茅草,然后我没有详细观察,一屁股坐下去,坐死了草上一条虫子,这个业没有消,所以你拿这个茅草是能够把它割下来的。
 
果然一抹,龙树菩萨就涅槃了。涅槃之后,这个重孙子的儿子害怕龙树菩萨的神通,让这个头和身又复合了,所以他就赶紧赶紧的快马加鞭,把那头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据说是当龙树菩萨葬身子和葬头的这个地方,在一点点、一点点的接近,当这个两座山峰能够抵近的时候,那么,十轮金刚就会来到这个世间,来利益众生,所以我们去南印度,可以去朝拜龙树菩萨寺院的旧址,这是作者殊胜。
 
龙树菩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习他的智慧,他的作品很多,已经翻译过来的我们能够学得到、看得到的有一百八十部之多,当然在汉传里面只有二十部,汉文的只有二十部,这二十部里面,这个其中有两种还是重复翻译的,就是《亲友书》的另外的译本,就是内容差不多,所以其实真正的就只有十八部,但是整个的人间可以找到的就是这个一百八十部了。
 
因缘成熟把后面其他的都组织翻译成中文,一定是非常殊胜的。也有人在做这些工作,比如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他们就有组织在翻译成中文,《布顿佛教史》就作了一个归类,对龙树菩萨这个一百八十部著作,有一些是讲见地提升的,特别重要的有《中论》、有《七十空性论》、有《六十如理论》等等,然后在显教的行持上面最重要的有两部,对于在家居士来说特别重要怎么去行持、去修的,就是《亲友书》。

对于出家比丘、比丘尼来说如何行持最重要的一本书就是《菩提海会》。《菩提海会》和《亲友书》,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书名,我们看到的寺院就是德国六祖寺,龙树菩萨他是如此的重要,对于后世修行者,要学习龙树菩萨的这种实修的智慧和方法,是如此的重要。因此我们德国六祖寺就专门出版一个书系,叫文殊龙树书系。
 
我们二零一八年春季巡回弘法所讲的经典,都是出自于这个德国六祖寺文殊龙树学处学系这个系列的法本。
法殊胜
第二就是法殊胜,指导实修,智悲双蕴非常殊胜,《菩提心释》总共有一百一十二首偈颂,第一到七十二首是抉择诸法实相,是现证胜义菩提心、修智慧,大家知道在没有开悟之前,我们能够修的就是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要成为世俗菩提心。
 
见道的时候我们才有胜义菩提心,这个就是开悟、见道,见性以后才会真正有全体都是智慧。

七十三到一百零四首就是来说大悲,依此智慧、依此证量来广说大悲菩萨行怎么修,第一百零五首到第一百一十一首,就是讲菩提心的智悲双运。
 
最后一百一十二首就是回向,特别是第一到第七十二首就是抉择见,她是依四种缘起来抉择智慧见来破除无明,业因缘起、相依缘起、相对缘起和相碍缘起,这个四种缘起,一层一层往上升,把内心的无明驱散,让我们内心智慧圆满的现起来,所以这个见地抉择很重要。
成就殊胜
第三殊胜就是成就殊胜,《菩提心释》她的起点就非常高,她是讲地上菩萨的修学,你首先是以开悟为起点。讲见道位、修道位如何修菩提心?所以这个就很重要了。

对于我们没有见性的话,一定是要先修什么?先修大悲,先修慈悲和爱心,然后开智慧,然后见性,然后再来观心菩萨道,这是叫悲智双运。但是更高的是怎么修呢?就是智悲双运,先证得胜义菩提心,再来广说大悲,广行菩萨道,所以《菩提心释》她是一个显密圆融的,因为她的起点很高了,我们也不展开来说了。
互动问答:婚姻里的智慧

居士:
师父非常感谢和感恩,我今天就帮一个同学还有一个疑问:就是说是两性方面的,然后她跟她老公的关系不好,在外面有一个喜欢的男朋友,比她小很多,然后她就非常喜欢跟这个男孩子在一起,对他非常有感觉,然后就是说非常享受这种浪漫,但是又不想跟他结婚,对老公又有没感觉,然后又不想离婚,就很纠结。

因为这个就是说现在正常的男人也是这样嘛,在家有老婆在外面有小三,所以这个是代替帮男人和女人,一起问的一个问题。
请师父开示:谢谢!
 
师父:
首先是非常感谢黄晓勇老师这么一个好的问题,而且代表很大的一个普遍性“里面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我其实特别好奇想听到黄晓勇老师自己怎么解答,大家说好不好?
 
居士: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放弃外面这个彩旗,因为怎么说呢?第一个是邪淫,如果佛教来说的话,应该是损害自己的福报,我觉得两夫妻在一起,第一个就是双方长久、稳定、包容很重要。
 
因为什么?我以前就是这样想,我不管在外面出什么事?如果哪一天我老婆一定要跟我离婚的话,我如果说做到最大程度我会跪下来在她面前求她原谅我,我一定不会离婚。因为为什么呢?
我觉得两夫妻如果说在孩子的心理父母会离婚的话,对孩子整个心的撕裂是非常非常之强,子女是体会不到最亲的人怎么可能会分开,所以这个撕裂感的话他没办法接受,对他从小这种伤害的话,单亲家族成长的孩子我见过很多,都是非常极端的,所以说我自己就会认为,如果我老婆要跟我离婚,我一定会跪下来求她,为了孩子,我一定不会离婚,我不管做任何动作,一定不会离婚这一辈子是这样,就算做我老婆的奴隶都好。
 
另外一个就是说,好像我现在看到这些女朋友,比方说我只会欣赏,漂亮的大家都会欣赏,不一定要占有,我现在如果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我就会在想:麻烦、这个就是麻烦,我想这个连接就是麻烦。为什么呢?你有个女朋友的话,本来我在家手机可以放在台面上,老婆可以随便看,你活得很自在、很自由,对不对?你有一个女朋友以后,一打电话过来你就紧张,所以说有婚外情的都有心脏病。
 
另外一个你进洗手间,你都会带手机进去,人就会活得很刺激、很浮躁,所以如果说纯粹就是女人都一样,对不对?有五官眼睛、鼻子,都是长得一样的对不对?所以,如果说你占有了以后,你就要陪她成长起来,动什么都好,不要动感情,对不对?
另外一个的话你要很多时间陪她,你要很多金钱、要很多很多对付她,所以说,我一觉得这个女人就是麻烦,我就不要。谢谢!
 
师父:
大家觉得还有什么补充的吗?没有。黄老师这个回答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吗?很圆满了,我也觉得就是特别随喜赞叹,其实回答得特别圆满,这个三点。
 
第一点是什么?基于责任,基于为人夫、为人父,我们要尽到责任,不要伤害到小孩子的成长,留下一个心理阴影。
 
第二个其实就会是一种爱,原来之所以会产生一些婚外情,无论是身体的出轨还是精神的出轨,一定是你的精神没有得到满足,你没有得到充沛充沛的精神能量的支持,你和你妻子之间原来还没有实现第四层次真正的连接这种关系。
 
我希望我们这个团队,大家以后形成一个专有名词,我们叫第四层次真正连接。一说,我们就知道在说什么了,这个就比较靠谱,就不用解释。

所以其实我觉得这个反思和提醒特别好,我现在没有关系,我现在开始再重新就像当年初恋一样,跟太太重新开始走向真正的连接,对自己也好,对夫人也好,对儿女也好,这个就是满满的用爱心,来成就幸福人生。
 
所以这里面就包含了什么?包含了这个爱心和慈悲的修行,我们修慈悲是要消除一切众生痛苦,先从消除我的痛苦开始,先从我的夫人和孩子的痛苦开始,修爱心是让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和快乐的因,所以我们从我们身边开始修——由小到大。
 
佛法她是一个和平的信仰,她一直强调说世界要和平,是首先每个人都要有内心的和平,这个就是第三方面,刚才黄晓勇老师说的我是复述一下他讲这第三个方面,就是我们是要建立内心的和平,对不对?
 
你想一想我们内心没有和平,如果我有婚外情我好紧张、我好刺激、我的心好漂浮,你想想我手机不敢让太太看到,不敢随便放到桌子上,我也不敢说把它随便放着让人家看到我内心的秘密,内心有秘密就有无明、就有无知、就有盲点、就活得好紧张,还要防范。你要防范,你就把你的心门跟你的家人隔离了、关闭了,一家人要实现真正情感的连接。

怎么可以把心门关得死死的,让他们也进不来,你也出不去,那还是一个家吗?对吧。所以而且来说你不断地跟她连系、跟她对话,看起来好像很刺激,但是你会很疲惫,你会活得很虚伪,带着虚假的面具,好累啊!
 
所以我们要先实现内心的和平,而且实现了内心的和平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从自己和平扩展到我家里面每一个人,都得到内心的和平,扩大到一个小区,扩大到一个城市,扩大到一个国家,扩大到全世界,我们的能量场就越来越强大,先可能影响到我自己、影响到我的家、影响到我的小区,渐渐地可以影响到城市、影响国家,这个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我觉得黄晓勇老师的这个回答很圆满,这个三个方面,随喜赞叹,大家把掌声献给他。
互动问答:如何教育孩子

居士:
首先非常感谢大愿法师能够给我这次机会,也非常感谢师父能够提供这次机会,因为这一次我是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过来的。现在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现在是没有读书,他是患有精神病,然后现在有幻想病。
 
师父:
精神病是精神分裂还是抑郁症,还是什么?
 
居士:
抑郁症这一块。
 
师父:
十五岁有抑郁症。
 
居士:
可能跟遗传会有一点关系,现在的状况就是一直在吃药,但是不知道他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去做会更好一些?现在今天他也来到了现场。

师父:
小朋友呢?到前面来吧。你把话筒给小朋友,让自己描述好吗?随便想说什么都可以,不用紧张,没事。看着你妈妈说话也可以,对我未必了解,你就像跟你妈妈单独谈心这样子说,可以吗?母亲出来鼓励他。
 
居士:
我是这个孩子的爸爸,他的这个病有了五到六年。
 
师父:
五、六年,十岁就有了。
 
居士:
对,他是在人多的时候,他总认为别人都在害他,自己感觉有阴影,说别人看不起他。
 
师父:
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跟他沟通够吗?不够,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在上班,都在上班,对。就没有什么时间陪伴他成长和关注他对吗?
 
对。现在能够让他打开心门,他是什么话他都敢跟你说出来,父母亲也不会骂他,能够无条件的爱他、包容他,可以?你现在能够跟他平时能够对话吗?他现在就是说他有一点不听话,不照你的意思去做。
 
关键是你为什么要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呢?他自己的事情做的不对吗?有什么问题吗?他想干什么?他最想干什么?他的兴趣点在哪儿?他的聚焦在哪儿?

你千万不要说,父母亲觉得这个社会都要这样好,你要这么走就是个好孩子,这样他永远长不大的,你有没有明白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最想做什么?他的兴趣和热情在哪儿?您知道吗?或者您能够鼓励他表达出来吗?
 
居士:
一直玩手机。他现在基本上一个朋友都没有,整天就玩手机、整天就玩电脑,他平时把电脑的那些游戏当作自己的朋友。
 
师父:
其实我觉得小朋友这个给父母一个建议,恐怕这个钥匙是来自于父母,才会最方便地打开孩子的心门。
 
第一个他只是在一种轻度的抑郁之中,原因其实就是什么?他觉得玩游戏、玩电脑,他能够进入到他的一个美好世界,在一种虚假的美好连接里面,在现实的社会跟父母的交流,比不上那种状态,所以我觉得作父母应该要从这里开始,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吗?话筒在母亲那里吗?你说吧。
 
居士:
其实这个不是我的亲生儿子,我是第二婚姻,因为我修过鹤宁老师的课程知道,爱可以疗愈,这次我是把他带过来,因为他平时很怕人。
 
师父:
他原来的母亲知道吗?见过吗?现在有联系吗?
 
居士:
有联系。

师父:
这个就更深的问题了。原来他的父亲和母亲离婚,在小孩子心中投下一个烙印。所以,虽然现在你会很关心他、很关爱他,完全真心付出,但是我告诉你,就算你百分百地付出,在他那边的影响力也是比较小的。因为这个是要互动才可以的。
 
因为可能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可能他是属于间接遗传也会有一点点,就是他是源于母亲这一块,就是小孩子遗传是跟母亲这一块。
 
法海呢?法海是学心理学的,我们看看法海法师有什么高招?把话筒传递给她。

法海:
父母对孩子的这个影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就是像你们也是一个新的家庭,新的家庭如果说夫妻的这个关系互动,营造一个更温和、更温暖的一个场的话,更放松的一个场,这个小孩子他也许在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中,在这种爱与自由的环境中,他会自然的疗愈,所以我觉得他们也是一个机会,让爸爸妈妈走向更完整、更完美的这样一个机会。
 
我建议就是说,师父有一本书叫做《玉耶女经学记》还有一个《禅与亲子教育》这里面都充分地讲到了家庭怎么真正走向幸福、走向有生命力的这样的一个家庭,尤其是这个《禅与亲子教育》,就是一个孩子他要顺利的四个方法。

第一个是忏悔;第二个是宽恕;第三个是感恩;还有一个是坚持,大家去看一看这本书非常好。
 
师父交代我去组织“大愿读书会”,最近我就重点地给大家推荐这本书——《禅与亲子教育》。师父也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天下没有痛苦的孩子、没有痛苦的家庭,也希望我们有一个佛教儿童儿童文化园区,让更多的小孩子在这种高能量的磁场里面绽放。”所以这个工作我们都是慢慢的推动,希望有一天能够变为现实。
 
好,谢谢大家!
 

https://v.qq.com/x/page/e0921vn1fv9.html

文本

第九讲
 
人活着一辈子追寻什么呢?有三个层次的追求:
在物质世界,是追求财富自在;
在精神世界,是追求怎样断烦恼,怎样转迷成悟,怎样得到幸福和快乐;
在本源灵性世界,是追寻生命的意义。
提问:如何活出人生的意义?
师父,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说,现在大家都财富自由,事业成功了,然后是继续一路赚钱下去,还是应该做一些慈善,或者应该周游世界,或者说有一些大家有赚到钱以后没有动力了,赚到钱以后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累积自己的福报。
您和徐老师有什么高见呢?大家掌声鼓励。
做生命最有意义的事情
黄骁勇:
我个人认为,就是创造出我自己最大的价值,帮助旁边的人创造出他们的价值,然后实现他们的梦想。还有一个我的发心是我赚钱,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然后帮助更多的人,应该说赚钱是为了帮助众生、度众生。
另外一个也是想,比方说像佛教界的一件事情,我就想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干一件一辈子也干不完的事,顺带着赚一点一辈子也赚不完的钱,我是这样认为的。师父,不知道对不对?
非常好非常好,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黄晓勇老师。
我相信大家也一定非常期待徐鹤宁老师对这个事的高见,大家欢迎好不好?
徐鹤宁:

师父好!非常感谢!感恩师父这么付出,然后请到我们所有国外的负责人,这么多老师每天都给大家针对的辅导,我们再一次以最热烈的掌声感恩大愿师父和我们在场的每一位师父。谢谢你们!无限的感恩!

……

如果你的出发点是为了度人,你的出发点是为了让更多生命都有保障,为了更多的生命更健康,为了更多的生命更有福报,为了更多的生命更幸福,然后去为了他人的一切好,而去努力、深入地工作,去享受自己的事业,把它当成事业而非工作,去享受它,你度了很多人的同时,赚钱是附加值,同意吗?

……

我也问过师父同样的问题,我记得那个时候在我身体状态低谷的时候,我就问了师父,我说:师父,其实让我持续工作最大的动力,我觉得每一场演讲可以销售爱的信仰,可以让更多人成为真善美的代言人,可以让每一个世界上的人都充满了爱,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动力。

同时我的收入很多的同时,我怎么样去累积福报,这个钱是要捐小学呢?捐养老院、建桥修路、还是建寺院呢?这个方向要怎么做才更有福报,你们想不想听听师父的解答?想。

师父!这个问题只有您来解答了。

 

好,非常感谢黄晓勇老师和徐鹤宁老师,非常精彩。其实我没有新的想法和意见可以贡献,不过我可以沿着两位老师所讲的这么精彩的这一提升人生的高度,对于开创圆满人生的一些解读吧,仍然原创还是两位老师。
我觉得确实非常随喜赞叹,人生生命有这样子的认知高度,一个我们要从心上看,不是从相上看,我觉得这个前面黄晓勇老师他讲:我们赚了很多钱,我们很成功了,我们现在要怎么样呢?我们现在可以做生命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就是一个。
其实每个人说话,他这个中间有一些最内核、最精华的一些词汇在其中,我们抓住一篇文章的眼,抓住文章眼,整篇文章基本上就通了。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特别赞叹的就是生命的意义
至于我们呈现什么相呢?其实是不重要的,每个人都有智慧,每个人都自己抉择,但是内在的本质是让我们通过慈悲和爱心,去温暖这个世界,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子的行动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我可以继续做生意,我的生意也可以做得很大,或者更大。
做公益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但是,其实我真正的内核,是以这样子的一种方式去服务于众生,我们有些事业做得很好,而且就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让人类生活得更幸福、更善巧,这个恐怕比我们拿一点钱出来要有意义的多,所以企业家他做公益、做慈善,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什么?
不是拿钱出来,而以自己的公司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来最好的服务于众生,既是帮人家也是帮自己,我们前面特别强调说,慈善和慈悲不同是两点:第一点就是慈善的心发的好小,其实看到人家好可怜,我要帮他。慈悲是我内在是智慧,所以看清楚了整个世界生命的真相,所以这个智慧的高度是不相同的。
再一个慈善只是单向度地帮人家做好事,慈悲是既帮人家也帮自己,具体企业家怎么做呢?其实也就是什么?我让我的公司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有契合众生需求的产品来服务于他们,改变他们的连接方式,改变他们的沟通方式,改变他们的生活幸福度,提升幸福度。
因为你的产品到哪儿,你的慈悲心就到哪儿。尤其是那些特别有力量的,这个成长空间特别大的那些独角兽公司,它一定是来自于什么?一定是来自于人类的需要、人的需要,对吗?我们但凡能够看到的那些独角兽公司,它都不是靠我想赚钱,就能赚到大钱,而是这个世界大家都需要,这个才是本质
所以也是帮自己,也是给自己做好事,因为照亮了我内心的盲点,所以我们双向度地帮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既有幸福的给予,也有幸福的接受,这样子就特别好了。

 

生命的意义–让心圆满
我想这个生命的意义,我们千万可别有一个思惟定势,噢,原来幸福的意义就是我要关门打坐,阿弥陀佛。好多种方式,只要你是呈现你的智慧,绽放你的慈悲和爱心,都是修行
比如说我们徐鹤宁老师,一直在销售爱的信仰,帮助大家生命最有意义,我觉得这个本身就是修行,是不是一定要什么都不干了、退休,我关起门来念佛呢,可能那个还不是最好的方式。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更有力量地去影响更多的人,而且一句话就能激动他的心。
我刚刚听了徐老师讲这个金句迭出,特别随喜赞叹、特别好,这就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还是接着徐老师刚刚所说的金句里面具体来说我们怎么把它落地,就是我们无论是去做修桥补路,去造寺院也好,去做其他什么什么善事也好,其实重要的恐怕不是钱而是心。
如果你单单只是说我在老师号召之下我家里捐钱出来了,我们在三华寺造了一个国际禅修中心,但是其实你有没有知道,是、我会觉得很好,做了一件善事,但是其实既要帮别人,同时也要帮自己的心来成长。
所以我想比钱的更重要的是我的心,我的心在成长,就是说,无论我做什么行动,无论这个行动力量的大和小,其实这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呢?
一个人的福报有差别,智慧有差别,过去的因有差别,今生我未必有很大的能力,能够捐很多钱,能够做好大的一件事,未必。
但是我的心是不受限制的,我们最容易让心圆满,我们最容易着力点,不是拼命赚更多的钱,来做更多的善事,如果你一直把自己榨…..像榨甘蔗一样,榨干以后来捐点钱,我觉得这个好辛苦啊。
同时在你的行动上自己得到更大的滋养,让你更充沛、更丰富、能量流更强大,所以我是很赞同徐老师这个观点,当然我们可以把它具体化。
具体化是什么呢?就是你不该记住这些名词,但是你要记住它怎么用,而且你要能够实践它怎么用。那就是什么呢?

 

面对现在–业感缘起
就是我怎么面对现在我要做的事情,我怎么面对过去我曾经做过的事情,我怎么面对未来我要做的事情,要把这个看清楚,现在我们面对做事的时候,我怎么样子来让我的心圆满呢?
大家一定要把握四个字——业感缘起,这是基础,现在我的心一定要怎么样?这个世间有句话叫什么?很有情操、很有道德、品质很好,那叫什么?守身如玉,对不对?其实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守心如玉,这个才是关键。
你要守心如玉,你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慌慌张张做,甚至于做善事也是这样,你让这个善事功德最大化,就是怎么做呢?哪怕我就捐了一毛钱都好,但是这个心圆满,所以他的功德福报无量无边,这个才是珍贵的。
我只要我尽力了,打个比方,我总共才十元钱,我就拿了九块钱出来,这个功德比说我总共有一千万我拿了一万块,看起来他只有九块钱,但是肯定比这个一万块钱功德更大,对吧。所以我们要先立足于这个心的圆满,当然这个相上能够功德圆满也是非常好的,但是更重要是要关注我们的心啊。
我说的意思焦点不在这儿,我的焦点是啥呢?就是我们要守心如玉,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做任何一个事情,我就来真正地来看我的心,我把我的心看好了,我再来做,不会慢,不要以为这个做事会好慢,不会的,可能会更快。
而且你会省掉好多不必要做的事情,你但凡能够看你的心,好多事情你就没有再做的兴趣了,原来你可能想享受一下,想刺激一下,这样子的心没有了。

 

面对过去–赖耶缘起
我觉得上次,我和黄晓勇老师很真诚地坦诚来剖析自己,我就很感动,也很赞叹,他一直很坦诚地说,他过去怎么怎么让自己的心更散乱,现在闻到了佛法,很精进修行,所以我觉得这个特别好,特别难得,其实这个就是看自己的心了,守心如玉啊。
为什么叫业感缘起呢?就是你种什么因,一定会感什么果。所以我现在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我不敢起一丝一毫的恶念,我不敢去说一句恶口伤人的话,我说话之前,不敢说随随便便就冲口而出,而且还美其名曰:我这人说话就这么直。
其实是我没智慧,你不要那么冠冕堂皇来粉饰自己了,所以其实是什么?我们再也不敢一句话冲过去伤人家,然后我在语言上、在行为上、在起心动念上,我都先观察清楚,这个就是业感缘起。不造恶业,不说恶口,不起恶念,做好事、说好话、起好心、做好人,这个是现在我要做什么的关键,因为业力甚大。
《地藏本愿经》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这个就很重要啊。一点点小因,它会长得好大,所以我现在就好谨慎,我现在的行动,我要好谨慎、好谨慎,这个就是业感缘起。
为什么呢?小因感大果,我恶因将来感巨大的障碍,我善因将来会感巨大的善果,这是我现在要做的,这是我现在要起的心——业感缘起。我过去怎么办呢?那已经是过去事,即成事实了。
比方说过去生我曾经好迷茫啊,我也有过外遇,我也找过刺激、我也去跟朋友聚会,吃海鲜、各种杀活的、各种恶业,甚至于说各种各样的非正当手段做生意等等,我都造过恶业,怎么办呢?我是不是每天要很消沉,我每天要把自己吓得要死,吓得自己一直在发抖、瑟瑟发抖呢,不是这样子的。
为啥呢?这时候你要用的智慧就是什么呢?你要用的智慧就是赖耶缘起。什么是阿赖耶缘起呢?就是过去的它已经过去了,对吧。事情也过去了,那么什么东西留在那里呢?
就是我的这个影相,在我心中留下一个烙印、一个影相,这个其实就在我心里面,我现在照样通过修心把它转过来,如果你照亮你的心了,它就不成为问题,这个叫什么?“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我过去哪怕造了很多恶业我都不怕,为什么?我现在醒过来了,它就存在了,我过去那个房子里面已经黑了一千年,但是现在我一进去我找到开关,啪,整个房子就亮堂了。它不会因为说,过去它黑暗了一千年,它会慢慢地亮起来,不是这样子的。
不管你黑了一天好、一年也好、一千年也好,只要你找到开关,啪,整个都亮堂,不是渐渐地亮,这个就好重要,所以我不害怕,我对过去的业因。过去的事情,我怎么办呢?我不是很害怕,不是很恐惧,而是我要照亮我的心,点亮我的心灯,过去的业因它就会很小很小的果报。
为什么?因为智慧生起来了。这个身体你知道业,因和果之间还需要一个桥梁,你知道是什么吗?就是缘。我虽然过去有恶因,但是现在我不造恶缘了,所以那个恶的种子在,但是它不会感果了。
就像一把黄豆,我洒在肥沃的土壤上,它会长出好多好多的豆子,但是我把它洒在这个水泥地面上,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它也不会开花结果,对吧?所以我怕什么呢?我不怕,我好坦然啊。我过去的业因我忏悔了,我就放下了,我就精进修行。重要的是在当下,我要保持我的正念,所以我再也不会恐惧,再也不会害怕了,
对过去的事情我要怎么办?这样就要用到是赖耶缘起。

公案:文殊“仗剑迫佛”
讲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好多好多的弟子、圣者,他们成了阿罗汉证果了,证果之后,好多好多阿罗汉,好害怕啊,你不要以为圣者不害怕,他好害怕啊!
他怕什么呢?他当然不是怕今生今世的事情了,他是察觉到了,因为原来他没有神通,现在他有了神通了,他八万四千大劫以来,每一生每一世他干了什么,都知道。
你知道吗?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这问题就来了,因为我过去生中好多的事我都看到,原来我不知道我不害怕、我不恐惧,就像晓勇那样,我看上次他好害怕,这是真正在修行路上的心,就是这样子了。
其实我不用害怕,为啥呢?我过去的因是过去了,所以有些阿罗汉怕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害怕他每一个毛孔里面都冒血珠出来,那是真害怕,害怕到这个程度。那文殊菩萨怎么样子来帮助这些阿罗汉呢?他不是跟他讲道理。
文殊菩萨演了一场戏,所有的阿罗汉恍然大悟,再也不害怕了。演什么戏呢?文殊菩萨知道这些阿罗汉是因为过去的业因,过去造了好多恶业,现在明白了,开悟了,而且因为神通看见了,所以他害怕到身上每一个毛孔都流血,怎么办呢?
文殊菩萨不是有宝剑吗?马上把宝剑拿起来,要砍杀释迦牟尼佛,追着老师满屋子跑,你知道吗?这个叫文殊“仗剑迫佛”意思是什么?意思就是以这个智慧来启迪说,我过去的业因其实只要我没有缘,就不会感恶果了。
所以你看文殊菩萨如果你只从相上来看,他拿着剑要去杀佛,这个是多大的业,五无间罪对不对?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可不敢这样啊。对不对?但是文殊菩萨他的心不是这个恶心,他的心是圆满的,他的心是要帮这些阿罗汉给你们消除疑惑。
所以你认为他这个行动有恶业吗?你认为他会感恶果,对不对?不会对不对?他还有很大的功德,因为那些阿罗汉恍然大悟,真正地不再恐惧了。这个就是什么?赖耶缘起、阿赖耶识,我们的一切的种子都在阿赖耶识里面,这个就是面对过去的事情。

 

面对未来–真如缘起
面对未来的事情怎么办呢?要用真如缘起。
未来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临命终时,临命终时我们去哪儿?对不对,这个好重要啊。
尤其是对大家,事业做得越大的人,我认为越重要,啥意思呢?就是你要用到真如缘起,就是你的本性,你的本性是佛,你的本性也有佛性与佛一样,这个真如缘起就代表着一切都有无限无限的可能,你不要局限你的心,不要把你的心框得死死的。
你只关心什么?你的心就锁在那个地方,你的心遍满法界,那就是真如缘起。所以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将来临命终时,到年纪很老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始要注意要收心,为什么呢?其实平心而论,我们都不要说大话了。
一个人事业做的越大,他操心的事情越多,对不对?他心中的挂碍就会越多,所以到年纪比较老的时候,我们要收心,把心收回来,我真的是不在操那些心了。
我来收心,来念佛,要归心极乐世界,然后临命终时这一刹那,我一直就开始在熏习,我的心完全地就是什么?就是与诸法实相相应

 

我们要特别强调就是什么呢?中国的文化特别强调,因为它有儒释道,所以我要强调这个中间的差别,如果有智慧喜欢看书,可以把源头搞清楚。

《观老庄影响论》就是把佛教、儒家、道教,这个中间的差异说的好清楚,他就说到了这个圣人的差别,所以我们要强调的就是我们在修行道路上面不要去强调天人合一,因为那个还是没有彻底地破除我执,还只是一个大我而已。

真正佛法要说的就是诸法无我,只有诸法无我,你才可能尽虚空遍法界,所以面对未来的根本事情,我们要让我们的心空空如也与法性相应,这样子我们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特别大的把握。

所以我就照着鹤宁老师前面讲的这个内容的话,我们怎么样子来最大价值的来做善事、做公益,以慈悲心、爱心和智慧来把这个公益事业做得更大、更好。

我就把它细解分为对于现在的事、对于过去的事、对于未来的事,我们就分别讲到了,要注意在不同的时空环境,在不同这个状态之中,我们要把握好三种智慧的宝剑,业因缘起、赖耶缘起和真如缘起,这样子我们就会是真正地在人间行菩萨道。

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对不对?我们有些人可能在做生意是个企业家;有些人可能在做销售,可能他办一个销售公司,是一个公司的总裁;有些人他可能在培训,他是一个教育家;有些人可能在做什么什么,好多好多种职业。
但是其实我们真正的只有一种职业,就是什么?修心者。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在内心,来修爱心、修慈悲、修智慧,这样子我们行走在世间千变万化,为什么不可以给这个世界更美好嘛,对不对?
所以这样子就会非常好,就会生命价值最大化,生命最有意义,我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我有没有说得不圆满的地方。
好。祝福大家,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本节完(详细请看视频)

书目
《活着,为了什么?》 法国 以马内利修女 《销售洗脑》哈里·弗里德曼 《销售就是玩转情商》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 《自下而上——万物进化简史》 《在耶鲁精进》 王烁 《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王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2:勇敢地面对谎言》 《少有人走的路3:与心灵对话》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少有人走的路5:不一样的鼓声》 《少有人走的路6:真诚是生命的药》 《活出生命的意义》 《爆裂——未来社会的九大生存原则》 《幸福的方法》 泰勒·本–沙哈尔 《积极心理学》 《领袖心理学》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米哈里 《深度工作》 《幸福的婚姻》 《他人的力量》 《工作是最好的修行》 《生命的重建》露易丝·海 《心的重建》露易丝·海 《恰如其分的自尊》 《入菩萨行论》  《经集论》 《学集论》 《菩提心释》 龙树菩萨 造 《三主要道》  《僧侣与哲学家》 《三个朋友的人生智慧大哉问》 《菩提心释密意》 《亲友书》 《菩提海会》 《观老庄影响论》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