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大愿法师:禅宗与大圆满法

经营者:我想请问大愿法师一个关于修行的问题。刚才有位朋友问到明心见性,在藏传佛法里面,密宗的所谓大圆满修行的即生成佛,和禅宗里面的明心见性是否是一样的?或者说有没有什么不一样?这种即生成佛是否不退转。

  法师:必定不退转。

  法师:我们在座的水平确实很高,问的都是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么说,汉传佛教的禅宗和藏传佛教的大圆满法,可以说是也同、也不同。同在哪里?见地相同。禅宗的见地也就是大圆满见,大圆满见也就是禅宗见。佛教里面显宗最难的经典是《楞伽经》,密宗里面最难的经典是《文殊真实名经》,这两部经典你都懂了,整个佛法三藏十二部,所有的经典你都懂了。

  《楞伽经》之中,你看达摩祖师航海西来以后,他传给二祖的是《楞伽经》,他说:“吾观东土震旦,唯有四卷楞伽可以印心。”也就是说可以用《楞伽经》来印心,看你有没有开悟?你真正开悟了,《楞伽经》一拿起来你就会,你就懂,能够真正了解都是我们的自内证境界,《楞伽经》讲什么内容呢?如来藏。而如来藏与大圆满见是一体的,事实上都是指六祖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那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本不动摇。”这样的一个本自具足的性德圆满状态,我们说这是大圆满见。从见地上来说,可以简要地这么表述,但是这是说同的一面。

  不同的一面是禅宗,尤其是祖师禅,你要真正进门,要得个入处,这是不容易的,因为什么?好像蚊子叮铁牛,没有下嘴处,没有地方进得去,所以她会提倡顿悟。但是大圆满法如果从前行下手,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

  但是是不是表示禅法不殊胜呢?不是。事实上禅法之中,如果我们根基不够,我们还可以先修渐法,再修顿法;先修如来禅,再修祖师禅。一般人看到神秀禅师没有得衣钵,就觉得神秀禅师那首偈子不值得一提。其实不然。

  神秀禅师和惠能大师这两首偈子合起来,刚好就是一套完整的禅的修法:神秀禅师这首偈是如来禅,是金字塔的塔基;惠能禅师这首偈是金字塔的塔尖,是祖师禅,是顿悟的法门。所以我们应该是先修一段如来禅,再来修祖师禅。

  所以神秀禅师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身是菩提树”,这是从持戒上来说。我们这个人身八有暇、十圆满,非常难得,这是我们成就菩提道的资本、资粮,所以我们要好好持戒,要持戒清净。

  “心如明镜台”,这是讲要修定力。我们的心要好像明镜一样,在禅定之中就能够呈现万法的真实相,好像一面圆镜一样,它能够映照一切万法的真实相。但是我们心迷的时候,它变成是凹凸镜,是哈哈镜,一切万事万物在我们的心中是一种歪曲的影像,但是我们认为这是真实的,其实是带有我们的主观成见的,所以心迷的众生,他所看到的万事万物都只是他自己内心的投影。

  看一个人的素质怎么样,看他周围的人就可以知道,所以说找工作也好,找对象也好,所找到的都是跟自己的心境差不多的,都是自己心的投影。所以不用抱怨你的工作不好,更加不要抱怨你的配偶不好,如果要抱怨,只抱怨你的心迷,心没有提升。所以说,这是凹凸镜之中呈现出来的假相而已。

  神秀禅师这首偈子并不低,对我们来说是很实用的,“心如明镜台”,你能够有定力,呈现万法真实相,这就很不错了。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讲修智慧,我们要时时消除那些不正确的观念和对那些观念的执着。执着胜过毒瘤,执着胜过毒药,它会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所以说我们要去掉那些观念的障碍,心与佛法相应,这样是开发智慧本体的方法。

  事实上都是说修戒、定、慧三无漏学。

  当然惠能大师在更高层面上来表述修戒、定、慧: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是说,不单单要持戒,而且要无相持戒,持戒而没有持戒相,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这样是更高层面的持戒。

  “明镜亦非台”,虽然修禅定,但是也没有着那种禅定相;而且来说,也不是世间的四禅八定,也没有入、住、出的三相,而是自性定,而是本不生灭,本不动摇的首楞严定,我们人人本具的自性定。所以六祖大师表述禅定,他会说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名禅,内不动心名定,这样地来表述禅定。不是说腿子盘起来,这个叫禅定。你腿子盘起来,妄念纷飞,照样不是禅定。所以说从更高层面来表述修定。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定要明白,这个“本来无一物”并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一定要消除这种误解。无一物中是无尽物,有花、有月、有楼台。这个“本来无一物”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执着和障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们说一则公案会比较容易明白。当时与六祖惠能大师同时期有一个卧轮禅师,卧轮禅师就说: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对吗?其实错了。为什么?“菩提日日长”,菩提是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哪里有长呢?能够长的就不是菩提,对不对?而且来说,“对境心不起”,你对这个境心不起的话,那不是像木头一样、石头一样,那个叫枯木死火定,如《首楞严》上说:“犹是法尘分别影事”,是石头压草,把念头压住了,把意识压住了,这样而已,这是外道的无想定,其实是修偏了。

  所以惠能大师针锋相对说:

  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惠能无伎俩”,你这个“卧轮有伎俩”,你有的话,有生就有灭,生灭法绝对不是佛法,生灭法绝对是世间法、世俗法,所以“有伎俩”肯定错了。“惠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我为什么去“断百思想”呢?哪里有能断和所断呢?那个都是凡夫境界而已,事实上万法本自具足,都是呈现我们的心性,对一个开悟的圣者来说,一切所呈现的都是开悟的境界。在佛眼中看起来,一切众生都是佛,从本性上看都是佛,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在凡夫众生来看,他只会看外相,不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会透过相看性,他只会看到外在的男女相、高矮相、胖瘦相、智愚贤不肖,种种的相,只是这样分别外相而已。相本来是虚幻的,本来是一直在刹那生灭的无常法,但是他会产生错觉,所以他会执着,当然就流转生死了。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来体会惠能大师的教诲。

  所以说“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对境我就能够恰如其分地去利益众生,去弘扬圣教。“菩提作么长”,菩提本来具足,当然它也能够璨然显发,就好像我们刚刚说,经营之道提升到修行层次,提升到信仰层次,它变成什么了?现前我们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能够让我开悟的最神圣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对境心数起”,这是我对境,我心数起是什么?我要起什么心?我就起刚刚这个心,这是我最神圣的一件事情,我遇到的人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都看他是佛。当然一直能够这样做,我也能够成佛。

  应该从这个层面,我们就能够明白禅宗的禅法与大圆满法,可以说是同,也可以说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这是两个都能够迅速地接引众生走向开悟的方法。这是第一个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微视:大愿法师:禅宗与大圆满法

赞 (5) 打赏

评论 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