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上午11:00,大愿法师在香港宣讲《六祖坛经》正式落下帷幕,回首这三天《坛经》宣讲的课程内容,有别于一般经书的讲解,大愿法师讲解《坛经》内容详细,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侧重于讲日常生活饶益有行之处,针对《坛经》中对于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慈悲开示。今特摘录相关经典语句、故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修行与生活有所裨益。
◎回归生命——关键是悟性
回归生命的关键是悟性,是要树立以本自解脱为核心的佛教人生观。
◎回归经典——经典是文明的母亲
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大愿法师延伸说到:“经典是文明的母亲”,研究佛教的经典就是在学习和感受佛教文明的魅力。《六祖坛经》有叫《六祖法宝坛经》在佛教经典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次宣讲《六祖坛经》是回归经典,领路佛教文明的一次旅程。
◎回归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真理
人生的真谛,并不是“学”明白的,也不是“读”明白的。日常生活当中,不但要信佛、念佛,更要行佛。在行中悟,在现实生活中直接体验真理。戒定慧三学的“学”并不是学问或者知识,而是生命成长的锻炼。
◎定慧的迷与悟
六祖说:“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其实从禅的应用智慧来说,判断定慧迷与悟,关键是破框,找到更多的方法。而从生命状态来说,渐修定慧的人还在迷惑的系统中,不离四相。顿悟定慧的人,定慧一体,是时时处处在觉悟的系统之中。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则是佛。
◎须知一切万法皆以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
慧能大师有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来身去本三昧”。
◎定慧一体譬喻灯与光
法海禅师偈云:“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定慧是一体的,它们的关系就像灯于光的关系。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
(宋)省澄的《示执坐禅者》云:“大道分明绝点埃,何须枯坐始相亲。杖藜日溪山趣,便是烟霞物外人。”自己的修行,在于不诤。放到企业家经营企业上就是,不要去跟人家博弈,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满足,而不是在顾客关注点上对立。这样就是卡住,企业发展就难免会遇到困难。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一个负重前行的人,看到一个小女孩背着自己的弟弟来到河边,就说:“你背个人过河多重呀。”小女孩回答到:“我背的是我的弟弟,不重,不像你一身的负担。”大愿法师告诉我们说,有爱就不是负担,有梦想就不累。有使命就不怕,心甘情愿就不苦。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是佛的生活。一行三昧者,于一切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不仅要知道什么是一行三昧,还要能行道一行三昧。六祖说:“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无住为体——念念不住,了了分明
念念不住,如佛一样生活,快乐无忧,过解脱者的自在生活。其实我们现在修行缺的不是法门,缺的是心行上的功夫,让念头随生随灭。要做到念念不住有两个要点:一,认识诸法无相,不离相,不着相。二,培养念念不住的觉照力。很多人认为佛教思想是一种避世的思想,其实不然。佛教的思想是要人活在当下,无住为体就是让我们全然的活在当下,去行佛、做佛。生活中的无住为体就是要开启我们本身智慧的高深莫测,佛教禅宗是重行,重修行的。
◎无念为宗——正见之时佛在堂,让心回家
很多人听到无念,就以为是说我们不要有任何的念头。其实,这是对无念的一个误解,是需要破除的。什么是无念?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和正念是体用关系。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要透过念头,显发真如妙用。那么要怎样现证无念呢?《六祖坛经·付嘱品》佛陀在涅盘前垂勉众曰:“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当我们开启内心智慧的种子之后,我们的心就不会被境界粘住,不住相,就能够照亮我们内心的妄念、妄心,才能够让我们的心回家,让我们的心安歇,安住于觉行之中。正所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大愿法师此次在香港宣讲《六祖坛经》除了深入浅出《坛经》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以及在日用常行饶益之处讲解之外,还贴心的为大众推荐好书。小编特整理了一部分书目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 丁福保笺注的《六祖坛经笺注》
● 郭朋校释的《坛经校释》
● 铃木大拙着《禅与生活》
● (英)朱尔斯·埃文斯着《遇见苏格拉底,我的人生睡醒了》
● 中国台湾吴经熊着《禅学的黄金时代》
●(美)芭芭拉·安吉丽思着《活在当下》
● 舒亚·达斯着《佛性的游戏》
● (法)吕克·费希着《人生难得心安——另类西方哲学史》
● 创古仁波切着《鲜活的觉性》
●(美)卡洛琳·密斯着《认识你自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大愿法师宣讲《六祖坛经》精彩语录与推荐书目